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5-15 | 台灣好報

一段傳統與浪漫的邂逅(外一篇)/梁征

一段傳統與浪漫的邂逅(外一篇)/梁征

梁征

恰逢週末,於超市購物之際,我赫然發現櫃檯上已擺滿了五彩斑斕的粽子,琳琅滿目,恍然意識到端午佳節即將來臨。此刻,行走在華夏大地上,處處彌漫著濃厚的節日氛圍。粽香嫋嫋,不經意間鑽入鼻尖,猶如端午的靜謐呼喚。對我而言,每當此際,心中便湧動起對傳統習俗的深切懷念與崇高敬意。

回憶往昔,在故鄉的沃土上,賽龍舟無疑是端午的重頭戲。各隊人馬蓄勢待發,隨著鑼鼓聲的鏗鏘響起,龍舟如離弦之箭,劃破碧波,你追我趕,槳影紛飛,水花四濺。那場景,不僅是速度與激情的較量,更是對屈原忠魂的深切追憶與敬仰。而地域的不同,又賦予了它多樣的寓意,或祈求風調雨順,或期盼福祉安康,無論何種內涵,都讓這一古老習俗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成為連接人心的紐帶,為節日增添光彩。

追溯端午食粽的習俗,其源可溯至西晉周處的《風土記》所記載的“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至唐宋時期,粽子已成為端午不可或缺的節令食品。歲月流轉,每逢端午,粽子無疑是餐桌上的絕對主角。形態多樣、餡料豐富的粽子,包裹著箬葉的清新芬芳,如同夏日清風,拂過心田。不論是甜糯的大棗粽,還是醇厚的豆沙粽,亦或是鹹香的肉粽,每一種口味都承載著家的溫馨與記憶,輕輕一咬,便是對傳統美食文化的致意與傳承。

孩童們在這日則有了專屬的可愛裝扮——佩戴香囊。這些小巧精緻的香囊,內藏香料,外裹錦緞,有的繡成靈動的生肖圖案,有的綴以鮮豔的絲線流蘇,色彩斑斕,香氣襲人。它們不僅為孩子們增添了幾分活潑可愛,更因驅邪納福的美好寓意,成為了守護童真的吉祥符,讓節日多了幾分溫馨與詩意。

端午之日,家家門前懸掛著綠意盎然的艾草,隨風輕輕搖曳。艾草,又名艾蒿,宛如忠誠的衛士,默默守護著家園。據說其香氣獨特,能驅蚊蟲、辟穢氣,雖難以考證其科學依據,但這份代代相傳的習俗背後,卻蘊含著人們對健康平安的樸素祈願,以及對自然草木饋贈的感恩之情。

端陽今朝至,粽香韻味悠長。飲用雄黃酒,亦是端午的重要習俗。傳奇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因飲雄黃酒而現原形,故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令毒蟲退避,借此驅邪解毒,祈求身體康健。

值此佳節,願諸位端午安康,在傳統習俗的韻味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龍舟競渡的豪情中領略民族精神的磅礴力量。品粽之餘,共賞悠悠歲月,傳承文化薪火,續寫民俗華章。

◆人間有愛生活有味
——電視劇《北上》觀後感
電視劇《北上》以奔流不息的京杭運河為敘事主線,串聯起運河邊六戶人家三代人命運的珍珠,用鮮活人物跌宕的人生命運,繪就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於細微處展現對大運河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深深叩擊著每一位觀眾的心弦。

於花街古樸的小院之中,時光仿佛凝固,又似在緩緩流淌。幾戶人家合夥跑船,鄰里之間,互幫互助之情,溫暖而明亮。孩子們在小院裏一同玩耍,那歡聲笑語,是純真年代最美的樂章。看著這一幕幕帶有溫度的景象,足以讓曾經在那個年代度過青春歲月的人,在回憶中,熱淚盈眶,仿若重回那充滿煙火氣的舊時光。

劇中鮮活的時代群像,閃耀在運河兩岸的蒼穹之下。以夏鳳華、謝望和等人為代表的運河少年們,他們是劇中活力與潛力的存在。時代的浪潮洶湧澎湃,矛盾在這一系列變故中層層激化,衝突一觸即發,隨時可能斷裂。

謝望和滿懷憧憬地來到東關村創業,那心中的壯志豪情熾熱而濃烈。他本以為能夠在這裏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卻未曾料想,專案連連受挫,那一次次的打擊,澆滅了他心中的火焰,割碎了他美好的夢想。滿心的壯志豪情瞬間消散,只留下無盡的迷茫與失落。

馬思藝家逢巨變,那接二連三的人生打擊,如暴風雨般驟然降臨。生活的重擔,如泰山壓頂,讓她喘不過氣來;命運的捉弄,使她遍體鱗傷;心靈的煎熬,令她備受折磨。最終,她在眾人面前暈厥,那一瞬間,仿佛整個世界都陷入了黑暗與寂靜。

謝天成,為了給鄰居們發放分紅,他萬般無奈地忍痛賣掉了那艘承載著他無數回憶與夢想的大船。賣船之時,他心中充滿了不舍和無奈。

梁海泓為貼補家用,獨自奔波跑長途貨運。那漫長的旅途,她差點被侵犯,在那千鈞一髮之際,她所面臨的恐懼如深淵籠罩,絕望如黑夜吞噬,無助如孤舟漂泊。

除了對人物的生動刻畫外,劇中對運河兩岸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呈現,可謂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那運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如詩如畫,似靈動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青山綠水,煙柳畫橋。而那古老的建築,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傳統的習俗,傳承著先輩的智慧;特色的美食,凝聚著地域的文化。長魚面,那細膩的麵條,纏繞在舌尖;大煮幹絲,那豐富的食材,,綻放在口中;獅子頭,那鮮嫩多汁的肉丸,慰藉著心靈;油端子,那酥脆的口感,跳躍在味蕾之上。

這部劇,引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目睹歷史的滄桑變遷,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在這裏,我們感受到人間有愛,生活有味。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