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芭蕾舞團✕阿喀郎.汗《吉賽兒》世界矚目創作5/24.25臺中國家歌劇院登場

【記者 廖美雅/台中 報導】魅力橫掃全臺,北高巡演近乎完售的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吉賽兒》即將於5月24、25日登上臺中國家歌劇院。由阿喀郎.汗重新編譯的舞劇被譽為其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更被評為本世紀最偉大的傑作之一。此次製作也是國表藝轄下三館首次共邀國際舞團來臺巡演。今(21)日舉辦宣傳記者會,由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與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Aaron S.Watkin與藝術推廣總監Fleur Derbyshire-Fox分享於英國當地長期耕耘的創意學習和共融活動,更有二位首席舞者高橋絵里奈Erina Takahashi、詹姆斯・斯特里特James Streeter驚喜現身,暢聊此趟臺灣巡演的心得與幕後故事。

▲藝術對談。(記者廖美雅拍攝)
阿喀郎重新演繹的《吉賽兒》於2016年首演,次年即獲得奧利維獎舞蹈傑出成就獎、英國國家舞蹈獎最佳編舞獎;2024至2025年在英國重啟國內外巡演,並將在2026年1月在倫敦大劇院(London Coliseum)慶祝十週年演出紀念。而此次巡演製作在今年的英國國家舞蹈獎(National Dance Awards)大放異彩,4月剛公布的入圍名單中獲得舞者、音樂總監等9項提名;資深首席舞者高橋絵里奈亦憑藉《吉賽兒》中的精湛演出備受肯定,入圍最佳古典舞者表現獎。

▲2025 NTT Arts NOVA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阿喀郎.汗《吉賽兒》_21世紀的舞蹈傑作《吉賽兒》被譽為阿喀郎.汗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故事基調在浪漫主義愛情悲劇中,低吟資本主義哀歌。(圖片提供/©Laurent Liotardo)
舞齡近30年的資深首席舞者高橋絵里奈,即將在第20站巡迴場的歌劇院舞台最後一次飾演吉賽兒,並正式告別芭蕾舞者生涯。高橋絵里奈表示,她3歲開始接觸芭蕾,「舞團已成為我的家人」。阿喀郎編作的《吉賽兒》版本,從原本的鄉村場景移轉到後工業革命時代,吉賽兒化身倒閉紡織廠的移工,被阻隔於資本主義的高牆之外,愛情故事也從村姑愛上貴族,轉為女移工愛上工廠地主,並於古典芭蕾肢體中加入了印度傳統卡達克舞、現代舞的特色,東西文化融合出新的語彙及美感。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Aaron S.Watkin表示,《吉賽兒》打開了芭蕾舞的各種可能,曾在12個國家、19個城市上演,共18萬人次觀看,很高興能將臺中加入巡演列表中。而曾以《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的設計師葉錦添,也親自操刀《吉賽兒》的服裝和美術設計,像是第二幕出沒在森林裡的「薇麗」,傳統上是穿著如仙女般美麗的白色芭蕾舞服,阿喀郎版則改以破爛、毛邊、像是隨時要崩解的絲質布料取代,並讓她們手持竹棍,結合武術動作及印度舞手勢特色,從幽魂升級成索命厲鬼。
阿喀郎素有「舞壇說書人」的稱號,相當擅長用舞蹈敘事。高橋絵里奈舉例,第一幕的高牆上,每一個手印都代表一位移民,當吉賽兒用手觸碰牆壁、再觸碰男主角阿爾伯特的臉時,彷彿在問他:「你感受到這些人的存在了嗎?」結尾時吉賽兒內心的掙扎與抉擇,對她來說更是最具衝擊力的場景,「每個角色都能帶入自身情感,每一組舞者的詮釋都有所不同,值得一看再看,這就是這齣芭蕾舞劇的美妙之處!」

▲吉賽兒遇見偽裝成農民的貴族阿爾伯特,兩人一見鍾情,後來發現他已與領主女兒訂婚,痛不欲生。阿喀郎.汗在作品中結合武術動作,增添場面衝突張力。(圖片提供/©Laurent Liotardo)
第一獨舞者詹姆斯・斯特里特也說,飾演阿爾伯特這個角色10年,他的人生、整個世界、舞團,甚至舞蹈本身,都經歷劇烈的變化,《吉賽兒》也在每天的排練中變化,是一個不斷挖掘真實情感、體驗真實自我的過程,讓舞蹈的可能性變得很寬廣。
最新生活新聞
-
-
海洋委員會舉辦第6屆國家海洋日活動發布會
(4 小時前) -
陳其邁:補助款刪減52億對高雄很不公平
(5 小時前) -
南市軍人服務站王健源顧問端節敬軍 慰問國軍官兵
(5 小時前) -
2025/05/21 空氣品質說明(22:00)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