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6° )
氣象
2025-07-04 | 台灣好報

太陽陪我穿行“三界”/夏俊山

太陽陪我穿行“三界”/夏俊山

夏俊山

6月28日下午,學校開始放暑假。看天氣預報,29日,我可以騎車回家。

從興化出發,騎行回海安的家,行程差不多100公里,我視之為“穿行三界的運動”——騎行途中看到界牌,我將從泰州界入鹽城界再到南通界。在老媽的堅決反對下,從今年起,我本來已經放棄了這項“運動”。畢竟,現在的交通十分方便,我70歲了,還有必要在大熱天騎行100公里嗎?

在別人眼中,顯然沒有必要,在我心中,卻很有必要。

暑假長達2個月,我在海安不能窩在家裡,出門沒有電動車很不方便,如果把電動車丟在興化,不騎回去,一是閒置,二是電池長時間不充電,可能會報廢。騎行100公里,以前我騎過很多次。去年暑假,老伴兒要去張家港看看,我讓她坐在車後,直接騎到長江邊,過皋張汽渡,到了張家港。她覺得太陽太火辣,我反而體會到“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很有道理——當然,我已經老了,沒有必要如此騎行。此次騎行張家港,主要是覺得騎行著眼中的風景,坐汽車、火車是看不到的,而且,騎行的感受也不一樣。此後,老媽、老伴兒以“安全”為由,堅決反對我繼續騎長途,我也就放棄了長途騎行,一晃已經半年。

這次騎車回海安,吃了早飯,收拾好行李,上路後,太陽已經高懸,開始無情地炙烤大地。

我騎著電瓶車,沿著344省道一路向東。過了大垛,我看到前方的田野裡,有人在給莊稼施肥,不禁聯想到白居易的《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幸福是比較出來的,想想種地的,天熱算個啥?太陽火爐一樣烤著田野,人家不照樣在田野裡勞動?老媽常說:“人啊,生在福中要知福!”

天一熱,就躲在空調房裡享受清涼,不出來走走,不看看高溫下的勞動者,有些人是體會不到他人的艱辛,體會不到生活的幸福的。與那些烈日下的施肥、刈麥的勞動者相比,我騎電瓶車是多麼輕鬆的事兒啊。我甚至還可以隨時停下來,拍拍大自然的風景,喝上半瓶礦泉水,然後繼續趕路。

到了鹽城界的東台市右拐南行了一段路,路邊有路牌顯示:距離海安還有50公里。繼續南行,南通界三字映入眼簾……我將這些界牌一一拋在身後,抬頭看前方,看遠處,寬闊的公路一直伸到天邊。公路上了一個騎車的人影都沒有。是大家都怕熱,或者是很多人都在現場或家裡看“蘇超”,這段時間“蘇超”大火,收看的人非常多。抬頭看太陽,太陽已經到了正南方向,原來,吃午飯的時間已經到了。路上沒人,大家都開始吃午飯了?繼續前行,終於,我看到了穿梭在車流中的騎手的身影。

海安城已經到了,外賣小哥們身著各色的工作服,像是一群不知疲倦的精靈,在這烈日下忙碌著。他們的車後座上是裝滿餐食的箱子,騎行速度比我快許多。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更是顧客的滿意度。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專注與堅毅,眼中只有前方的道路和下一個目的地。他們必須爭分奪秒,臉上的汗水也顧不上擦一擦,更不要說像我一樣,放慢速度,或者停下來,喝喝水,吃一些零食了。我從興化騎到海安的家中,最多也就3個小時,而外賣小哥,一騎就是一整天!

俗語:“飽漢不知餓漢饑”,“看人挑擔不吃力”。那些習慣在空調房裡享受清涼的人們,你們體會到高溫下勞動者的辛勞嗎?高溫下騎車,我想到了這些高溫下的勞動者。我還想到了一位作家的話:“這座城市的光鮮,是無數人用體溫熨燙出來的”。據最新發佈的《2025高溫作業勞動權益指南》,我國戶外勞動者群體已達8700萬人,其中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同比增加23%。為了這座城市的運轉,無論是烈日噴火,還是寒風刺骨,戶外勞動者群體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動人的風景,值得全社會尊重,他們的故事,應該被鐫刻在每座城市的榮譽牆上!

白居易《觀刈麥》,想到“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我們也該想一想:我有何功德,對得起這份薪水,對得起這個社會嗎?我有沒有像白居易那樣,對勞動者懷有一棵感恩的心呢?

“三界”,道教指天、地、人三界;佛教則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我自詡 “穿行三界”,是指騎電瓶車從泰州界到鹽城界又到了南通界。其實,我還應該補充“一界”:在烈日陪伴下“穿越三界”,我對辛勤勞動者的認識進入了新的境界:我要謳歌並致敬勞動者:你們的汗水是照亮世界的光芒,你們就是我身邊最璀璨的星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