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跨越海峽的「青年對話」 書寫「走進政協」的兩岸融合新篇

【記者 丁倩/福建福州 報導】8月5日,「走進政協 • 台灣青年說」活動於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舉行,邀請台灣政黨代表、台灣青年學子以及在閩創業就業的台青,與福建省、市政協青年委員、專家學者等嘉賓齊聚一堂,分享兩岸融合發展的感人故事,展現協商民主制度下的蓬勃活力。
「政協故事」台青說 共鳴「兩岸一家親」
「在我們一家人看來,去台灣是探親,回福州才是家。」來自台灣新北市、定居福州十年的「福州女婿」林杰民,如此感慨地開場。作為活動老朋友,林杰民去年曾分享自己投身閩台鄉建鄉創的經歷。今年再次登台,他指出,過去一年中,福建省政協、福州市政協多次展開專題協商,為政策建言獻策。「我不僅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與建設者。」他堅信,只要兩岸持續溝通理解,心就能越走越近。另一位台青林君盈,已與政協結緣六年。她活躍於福州高新區,成為兩岸青年交流的推手。她說,政協制度讓她看到「匯聚民智、凝聚民心」的力量,希望更多台青參與其中,共創美好未來。來福州四年的許真真,在台上分享了她參與「桂溪社區台胞志願者服務隊」的故事,並推動成立「福台志願服務中心」。「希望志願服務能成為兩岸同胞共情的橋樑,讓志願之花開遍海峽兩岸。」短影音創作者陳筱婷則以「90後」視角,用影片記錄福州非遺美食故事,讓台灣網友驚呼「原來福州這麼精彩!」她說,透過政協,她真正感受到:「說了有人聽,聽了有行動。」這份溫暖與被重視的感覺,讓她扎根福州。
協商民主辦實事 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
打造福州與馬祖「同城生活圈」,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兩岸融合新舉措。福州市政府於今年5月推出第二批試點政策,積極推進福馬融合活動中,情境劇《喬遷之喜》生動演繹了台胞從馬祖移居福州的便捷生活——下船即有公交接駁、「福馬同城通卡」暢行無阻,景點享優惠,鄉親依靠產業園政策「賺了點小錢」,生活有滋有味,笑聲與淚水交織,令人動容。來自馬祖、祖籍福州的魏文分享,自己因緣際會返鄉發展,認為「同城生活圈」不只是交通與政策便利,更是兩岸青年共創未來的大舞台。「這是真正促進融合發展的好制度。」
奮鬥吧!青春 兩岸青年攜手向未來
「80歲的台胞夫妻,在尋找到祖宅時笑得像孩子。」福建省政協委員、資深媒體人艾珂竹動情分享。她結合本職新聞工作與委員職責,打造節目《艾在歸途》,講述十個台胞尋根故事,並推動建立「台胞尋親平台」的提案,由福建政協延伸至全國政協。「從田野到會場,再走進生活。」她說,這是政協履職的真實寫照;節目播出後收到逾兩千條留言,展現血脈親情在兩岸的深遠影響。來自鄉建一線的王怡雯則以「理解、實踐、共識」三詞,總結她對協商民主的認識。她在闽清三溪鄉參與村落改造,堅持「村民說了算」的原則,體現協商民主精神。「這是制度的力量,也是兩岸融合的最佳註解。」資深媒體人成楊高度評價王怡雯的實踐,「她把『兩岸一家親』理念化為共同振興鄉村的行動。」值得注意的是,現場亦邀請華僑大學教師張立齊。他曾因言論被民進黨當局打壓,深刻體認到民主應有的樣貌。他指出,在大陸參與調研、接觸民間,讓他見識到「好制度能最大凝聚人心」。
四個凝聚 譜寫融合新篇
活動壓軸,成楊委員總結指出,艾珂竹的親情凝聚、王怡雯的社群共識、張立齊對制度的認同,展現出政協「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使命擔當。
從台青故事、到同城生活實景、再到制度探索的深層分享,本次活動不僅是兩岸青年的對話平台,更是政協制度「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場。隨著活動進入尾聲,熟悉旋律《奮鬥吧!青春》在舞台上再度響起。青年們臉上洋溢笑容,期待兩岸交流走深走實、同胞走近走親,攜手譜寫融合發展的新篇章!(照片海青薈組委會提供)
最新生活新聞
-
-
台北國際美食節登場 漢堡嘉年華打頭陣
(25 分鐘前) -
嘉市榮獲遠見雜誌「運動友善之都」嘉義雙潭星光路跑 黃敏惠與4千跑者點亮雙潭夏夜
(29 分鐘前) -
八德HAKKA采風趣-義民節挑擔文化祭 客家文化融入世代傳承
(32 分鐘前) -
九一記者節慶祝活動盛大登場 各界齊聚向新聞工作者致敬
(4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