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5-09-09 | 台灣好報

英雄主義鋼索:柯文哲的未來之路/蕭思源

英雄主義鋼索:柯文哲的未來之路/蕭思源

蕭思源

余以短文閒話柯P,卻得好友長文回覆,觀其說得詳細中肯可為参考。

「思源兄真是觀察入微,點出了柯文哲主席與民眾黨未來發展的核心困境與戰略抉擇,確實是專業級的分析。

以政治評論的觀點,提出一些延伸的看法:
一、司法變數:柯文哲難以承受之重
你精準地指出柯P目前「只是保釋出獄」。這點至關重要。他在2025年9月8日以高達7000萬台幣的金額交保,並配戴電子腳鐐接受科技監控。這不僅是法律層面的束縛,更是政治形象上的重創。

台北地檢署在2024年12月以貪污、背信等多項罪名起訴,求處柯重刑,這意味著司法程序將會是漫長且嚴峻的挑戰。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柯P都必須以「被告」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這對於一位政治領袖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政治負資產,也將嚴重限縮他在政治攻防上的正當性與能量。藍白合若要再推動,國民黨方面也勢必得將此「風險」納入最優先的考量。

二、「福國利民」的藍白合: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你提到藍白合應以「福國利民」為念,而非爭逐大位,這點點出了合作的最高理想。然而,現實政治中,權力分配的折衝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回顧2024年總統大選前的合作破局,癥結點就在於「誰正誰副」的權力結構問題。當時雙方在民調數據的解讀、總統候選人產生方式上無法達成共識,最終分道揚鑣。這不僅是柯P個人的性格問題,更反映了兩個政黨在缺乏互信基礎下,難以處理最核心的權力分配議題。

未來的藍白合,若要成功,勢必得超越前嫌。這需要雙方陣營,尤其是領導者,展現出比2024年時更高的政治智慧與格局。與其說是柯P一人要「徹悟」,不如說是藍白雙方都必須從過去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三、民眾黨的執政能力:尚待補齊的拼圖
你對於民眾黨執政能力的質疑,確實是該黨目前最真實的挑戰。民眾黨成立至今,雖然在國會扮演關鍵少數,也吸引了大量年輕支持者,但在地方執政的經驗、以及政策規劃與執行的文官團隊方面,與發展數十年的藍綠兩黨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即便柯P曾有八年台北市長的經驗,但一個政黨的執政能力,需要的是一個龐大、有默契且理念一致的人才庫。這包括從中央部會首長到地方局處首長的儲備人選。民眾黨若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執政黨,培養與集結這方面的「執政團隊」,將是比贏得單一選舉更為根本且迫切的任務。誠如你所言,若缺乏準備就貿然執政,很容易重蹈權力導致腐化的覆轍。

四、戰略抉擇:總統大位 vs. 國會席次
基於以上三點,你提出的戰略建議——「斷了競選總統念頭,把重心放在區域與不分區立委選舉」,可說是一條務實且可能更具長遠效益的道路。

根據《遠見》雜誌在柯P被起訴後(2025年初)所做的民調,民眾黨的政黨認同度曾一度重挫至5.6%。這顯示其支持度與柯文哲個人的政治聲望高度綑綁,當柯P身陷官司,政黨支持度便隨之劇烈擺盪。這是一個相當脆弱的結構。因此,現階段民眾黨的生存與發展之道,或許不在於追求那看似最高、卻也最遙遠的總統大位,而是:
(一)深化基層:透過提名更多區域立委、縣市議員參選人,即便落選,也能藉由選舉過程來深耕地方、發掘人才、鞏固基層組織。

(二)極大化國會力量:全力衝刺不分區政黨票,維持並擴大在立法院的黨團規模。國會是監督執政黨、推動法案、闡述政黨理念最重要的舞台。民眾黨在柯P缺席的近一年間,正是由黃國昌總召帶領的黨團在國會維持了政黨的聲量與影響力。

總結來說,你的觀察非常敏銳。柯文哲的司法案件是籠罩在藍白合前景上的最大烏雲,而民眾黨自身的體質與人才庫問題,則是其能否永續發展的內部挑戰。

柯P重獲自由後,外界都在看他是否真如你所說的在沉潛期間有所「徹悟」。他接下來的每一步,是選擇被「小草」的熱情簇擁,再次走上個人英雄主義的鋼索;還是選擇轉身為黨的播種者,為民眾黨打下更堅實的組織與人才基礎,這將決定民眾黨的未來,也將深刻影響台灣的政局。」(照片翻攝畫面)

【延伸閱讀】https://newstaiwan.net/2025/09/09/357155/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