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脈落南山/曹景平

曹景平
層巒疊翠墜南山,草木未語自成書。陶淵明的南山意象縈繞心間,鎮江城南亦臥此山。山勢不險峻,險在其文脈縱橫:峰巒未拔地,高在千載文氣氤氳。一道青石階自山門蜿蜒向上,宛如被風拂動的書帶,系著沉甸甸的過往。
入山首遇古柏兩株,枝幹虯結,其勢如飽蘸濃墨的篆書筆鋒。石坊上,米芾所題“城市山林”四字不單是地理標記,更是精神圖譜:山在城中吞吐天地靈氣,城依山勢收放人間煙火。坊陰處,《鶴林寺碑記》的殘片靜默,斑駁字跡裏,“三面環翠,一江素練”的餘韻仍在字隙浮動。移步不過百,青磚院牆半隱竹影,蕭統讀書臺到了。遙想那位素衣太子,曾率三十學士在此編就鴻篇《昭明文選》。我立於增華閣簷下,雨珠沿著寬大的芭蕉葉滾落。恍間,似有青衫文士捧卷徐行的氣息彌漫廊廡。案頭仿古竹簡的編繩摩挲掌心,然徹悟:這滿穀升騰的雲霧,原是蕭統校勘倦怠時抬眼所見的真章——那份悠然見南山的本真,遠隔宮闕飛簷的塵埃。
石隙間,星星點點的野菊自顧自開著。當年那位未能登上皇位的太子,批閱間隙定然見過了這般野趣。帝王之路未竟,他卻在此壘起比任何皇權更堅實的豐碑。七百餘篇錦繡詩文化若星辰,自此點亮華夏文學的長夜。閣中時有月夜翻書的細響傳說,或是不息文魂仍在字裏行間低回唱和。
自讀書臺向西,石徑緩緩沉入竹海更深處。劉勰於此間古寺,耗費五載光陰,打磨出五十篇洞徹文理的《文心雕龍》。竹林寺舊址半截殘碑兀立,一個“禪”字深嵌裂石,如同將精微佛理劈入奔騰文思的鑿痕。寺前古泉清冽依舊,掬水淨面,指尖觸及石壁暗綠濕滑的苔衣,魏晉風骨與南朝煙雨的清涼,便在這一捧泉水中不期而遇。
深秋訪竹最為相宜。千枝萬葉承著薄霜,風動處,銀光粼粼躍動,似有無數無形的稿紙在月光中沙沙作響。山民遙指三株交纏如架的勁竹,相傳為劉勰擱筆凝思之處。掌心撫過竹節凸起的斑痕,忽感“文心雕龍”四個字沉甸甸的。那是在晨露清風間淬煉出的銳利鋒芒,足以剖開混沌,映照文章本相。暮靄四合,梵鐘驚起無名鳥雀,鳴叫聲刺破山寺寂靜,又恰似《神思篇》中那倏忽而來的靈光乍現。
招隱寺側巨岩上,米芾手書“城市山林”幾如蒼勁老蛟破壁欲飛。八百載風霜雨雪,墨意早已沁入石骨。“山”字末筆處,苔蘚與岩石共生,墨痕難辨。那位癡迷山石、衣冠拜石的癲狂大家,在此覓得了最野性自由的筆意。石刻下,虎耳草歲歲新綠,葉片絨毛粘著微紅的石粉,仿佛沾染了千年不散的墨息。
鶴林寺杜鵑紅似火,蘇軾的詩碑便浸浴在這灼灼紅雲裏。“郊原雨初霽,春物有餘妍。”守碑老僧奉上雲霧新茶,輕言東坡居士留宿之夜,曾與佛印在花影下對弈,棋子落枰的清響,驚擾了棲息的夜鷺。
南山極頂的待渡亭木柱斑駁如陳年古卷,歷代文人題壁層層疊疊。一隅模糊字跡透出: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便是南山的魂魄所系。蕭統夜校的燈火早已熄滅,增華閣的月色依舊清冷地照著碑前臨摹的學子。
午後,讀書臺前,一位白髮老者攜小孫女正凝神摹碑。“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山風拂過,一片銀杏葉無聲滑落,棲息在她鋪展的潔白宣紙上。斜長的影子投向蕭統當年踏過的石階。遠處招隱寺的晚鐘蕩開暮靄。一群鳥兒被鐘聲驚起,披著斜陽的金輝,向著長江的方向振翅飛去。水天相接處,一線波光靜靜流淌。
- 新聞關鍵字:煙火
最新生活新聞
-
-
達邦蛋白生技過半董事發聲明 維護股東權益邁向成長發展
(29 分鐘前) -
中華電信公布iPhone 17新機首賣活動優惠 9/19台北首賣會邀果粉同樂 全台皆享好康 9/15開放線上登記抽3,600元購物金、Hami Point 17,000點
(30 分鐘前) -
「環境影像創作營」用手機鏡頭深耕淡水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持續培育新世代環境小大使
(32 分鐘前) -
「喵訪眷村」!2025新北市眷村文化節9/27-10/31登場 講座、走讀、市集、手作工作坊 小村喵IP探索眷村文化
(3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