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義銘國內外雙突破 《當代法律》奪獎、哈薩克演講展現台灣法學力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由華藝文化事業公司主辦的「臺灣學術傳播獎」頒獎典禮,前日盛大舉行。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紙本法學雜誌《當代法律》憑藉在華藝資料庫下載次數的爆發性成長,榮獲大獎殊榮,由社長兼總編輯、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廖義銘教授 親自率編輯團隊出席並代表領獎,成為本屆最大亮點之一。

▲ (中)當代法律雜誌社長暨總編輯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 廖義銘教授、(右二)當代法律雜誌社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王大綱、(右一)當代法律雜誌執行長 廖宏偉共同出席領獎。
廖義銘教授致詞時表示,《當代法律》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嚴謹學術標準與實務深度,獲譽為「台灣法學界的紙本燈塔」。此次獲獎不僅肯定其紙本期刊的權威地位,更突顯其數位轉型的成功——華藝資料庫年度下載量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 200%,顯示其內容廣受傳統專業人士與新世代學術族群肯定。

▲ 2024年度臺灣學術傳播獎全體獲獎人合照。
他強調:「作為台灣唯一同時深耕紙本與數位平台的法學雜誌,我們以『深度解析』與『跨界對話』為核心,讓法律知識從學術殿堂走向公共領域。」此番言論引發現場共鳴,掌聲長達一分鐘。
得獎三大亮點
主辦單位 華藝文化事業公司 指出,《當代法律》榮獲「臺灣學術傳播獎」有三大理由:
紙本權威性:連續10年蟬聯全台大學法律系所訂閱率榜首。
數位擴散力:讀者群跨世代,涵蓋學者、司法官與法律系學生。
議題引導力:每期專題均引發學界與實務界的跨域討論。
展望未來:三大計畫推動法學傳播
《當代法律》透露,未來將推動三大計畫:
推出「紙本+數位」整合訂閱方案,提升閱讀體驗。
設立「青年學者研究獎助金」,培育新世代法學人才。
與國際法律資料庫聯盟(ILDA) 合作,推動台灣法學研究國際化。
除了在國內榮獲肯定,廖義銘教授 近期亦在國際學術交流領域傳來佳音。他於8月28日至29日遠赴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國立歐亞大學,受邀出席「憲政日30週年研討會」並發表演講,分享台灣與哈薩克在憲政歷程、司法改革的比較研究。
廖教授回憶,自己是唯一受邀的亞洲以外外賓,並被安排在講台C位,顯示其學術地位獲得高度重視。他表示,這趟交流讓他深刻體會「因遠行而謙卑,因珍惜而敏銳」,是人生中難忘的學術外交經驗。
《當代法律》在國內榮獲「臺灣學術傳播獎」樹立典範,廖義銘教授 更以個人專業突破外交限制,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台灣法學實力,充分體現了紙本與數位、國內與國際雙軌並進的深厚能量。(圖/記者王雯玲翻攝)
最新生活新聞
-
-
教師節連假 南桃園22家委託汽車檢驗代檢廠車輛定期檢驗暫停服務
(6 小時前) -
輔導會業務輔訪雲林榮服處 精進榮民照顧工作
(6 小時前) -
中科巡迴巴士邁入電動化時代 全新電動巴士服務正式啟用
(6 小時前) -
金門召開微電車管理及防範會議 強化十一長假交通安全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