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火伴書香/徐成文

徐成文
一股寒風裹挾著濕冷撲面而來,我趕緊豎緊衣領,快步逃回暖融融的家中。推開門,我徑直守在客廳那盆紅彤彤的火爐旁,搓了搓凍僵的雙手。手捧一卷書,徜徉在文字編織的甜蜜快意裏,這便是冬日裏最愜意的時光。
在深山巨穀裏長大,與炭火鮮亮的火塘親不可間,一邊烤火取暖,一邊閱讀點書本,是我參加工作前冬日的常態。
山區的冬天天亮得晚,霧氣時薄時濃地彌漫山間,清晨推開門,遠山近樹裹在白紗裏,天地間只剩一片靜謐的朦朧。僅念過小學的父親是村裏少有的“文化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他最鮮明的信條。冬日農閒時,大人們或閒聊或縫補,父親卻從不讓我沾農活,每日清晨便叫我到堂屋,叮囑我多讀書,靠知識拼一個光明前程。
見我在冷颼颼的書桌前呵氣暖手,指尖凍得通紅,父親怕我凍壞身子,便早早點燃火塘裏的樹蔸。曬乾的樹蔸堅硬耐燒,點燃後劈裏啪啦作響,橘紅色火焰跳躍升騰,把堂屋映照得暖意融融。父親讓我把書桌挪到火塘邊,既能取暖又不耽誤讀寫。
中考前的寒假,我手寫作業早已完成。我的政治學科不及格,拖了總成績的後腿,心裏滿是焦慮。時任村幹部的父親得知後,沒有責備,幾天後從村委辦公室提回一大摞《半月談》,嶄新的雜誌還帶著油墨香。他小心翼翼地把雜誌擺放在我火塘邊的小凳子上,拍著我的肩說:“這些都是時事熱點,補補政治短板。”
我如獲至寶,一手執書,一手伸在火邊取暖,書頁在暖意中輕輕翻動。原本枯燥的政策理論,在《半月談》深入淺出的文字裏變得生動,我越讀越入迷。雨雪天裏,父親也會圍在火塘邊,戴上磨得發亮的老花鏡,抽出雜誌細細品讀,還和我討論文章觀點。那份忘情與投入,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我。有了父親相伴,我不再惦記紅薯糖和夥伴們的抓雞遊戲,心無旁騖地沉浸在文字裏。那個寒假,我把一摞《半月談》讀了三遍,不僅積累了時事素材,更找到了政治學習的竅門。因為那個寒假的積澱,開年後六月的中考中,我的政治學科居然考了年級第三名。隨之而至的是我輕鬆被高一級的學校錄取。
走進生長著很多摩天大樓的城裏,我將火塘甩到身後,而冬日讀書我依傍的是無污染惟環保的天然氣烤爐亦或電烤爐。總會選擇天空被霧氣彌漫的上午,將烤爐置於書桌前,將火力開到極致,如春日陽光明媚的暖氣,將我周身烤得通透。此時,我手捧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本。書架上站立著的各種文學雜誌,都眼巴巴等待我去青睞。幾本《讀者》亦或一套“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叢書”,都是我最愛涉獵的讀物。以“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為辦刊宗旨的《讀者》,我是期期必讀,其文章短小精悍,一篇文章一則故事,我的思想為之淨化,文泉為之噴湧。這雖是快節奏時代,但閱讀一篇文章也耽誤不了掙大錢的功夫啊。我常常拿刊物裏的文章與自己的小文比對,發現自己的文章如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我深受啟迪,也試著向“短小”進發,言簡意賅,不再堆疊浮誇的文字;而獲得“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均是鴻篇巨著,人間的百態,各色的人性,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如一扇扇通往外界的窗口,我雖站立窗內,也能暢遊紛繁多姿的鮮活世界。
榜樣的力量無聲卻有力,烤爐旁的書香漸漸吸引了女兒。小時候她黏在我身邊看繪本,後來學著我讀《安徒生童話選》,再到如今讀《剪商》《長安的荔枝》等厚重書籍。女兒的閱讀習慣,多是在冬日烤爐旁養成的,看到她沉浸讀書的樣子,我就想起當年與父親共讀的時光,滿心欣慰。有時我心情煩悶,會丟開書看電視劇逃避,遠在襄陽上班的女兒便會發來消息:我在看《子不語》,你最近在讀什麼?我心生慚愧,隨即重新圍坐在烤爐旁,翻開經典作品,在文字中尋找內心的平靜。
在快節奏的浮躁時代,圍火讀書讓我們靜下心來與文字對話,尋找內心的寧靜與力量。冷過天暖,我們依然要讀書讀書讀書!
最新生活新聞
-
中藥本草文化之路 石崇良:穩定供應鏈
(41 分鐘前) -
蘭州國中疑為蓋風雨球場斷頭整排校樹 北市允釐清
(51 分鐘前) -
耶誕麵包融入台北意象奪總冠軍 蔣萬安讚熱愛家鄉
(51 分鐘前) -
高雄青年以影像開創公共參與新世代! 「港青出聲Videothon」獲獎作品 前進 GenAI 全國協作交流會發聲
(1 小時前) -
澳洲超愛台灣機車!今年狂掃貨達2.4億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