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9° )
氣象
2025-11-23 | 台灣好報

美烏瑞士會談,「28點」新計畫存在變數?/羅登廉

美烏瑞士會談,「28點」新計畫存在變數?/羅登廉

羅登廉(作家、藝術評論家)

在日內瓦的會議室裡,美烏及歐洲多國的代表陸續就座,這場備受關注的會談從一開始就瀰漫著複雜的氣息。美國拋出的28點新計畫像一塊石頭投入湖面,激起的漣漪遠超衝突本身,各方的反應背後,是利益的拉扯和立場的堅守,和平的曙光似乎依然遙遠。

川普給的27日最後期限,更像是一種強硬的施壓。這位美國前總統直白的表態,暴露了美方急於推動方案落地的心態。對美國而言,這場衝突早已超越單純的地緣政治博弈,更多了幾分國內政治和戰略收縮的考量。但烏克蘭顯然沒有選擇的餘地,澤連斯基口中要嘛失去尊嚴要嘛失去夥伴的兩難,道盡了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無奈。領土是國家的根基,讓烏克蘭從頓內茨克部分地區撤軍,無異於割讓主權,這樣的條件無論如何都難以為人民所接受。澤連斯基提出替代方案的表態,既是對國內民意的回應,也是在大國壓力下最後的抗爭。

俄羅斯的積極態度耐人尋味。普丁認為方案可作為和平解決的基礎,並非偶然。 28點計畫中不少內容契合俄方訴求,長期的衝突也讓俄羅斯渴望穩定的外在環境。但普丁的謹慎同樣明顯,畢竟美國的政策搖擺有目共睹,今天的承諾可能成為明天的籌碼,沒有對細節的實質性討論,任何方案都只是空中樓閣。俄羅斯不參與此次日內瓦會談,卻等著與美國單獨會晤,這種安排本身就凸顯了俄美在衝突解決中的主導地位,也讓歐洲的尷尬處境愈發明顯。

歐洲的失落感幾乎寫在臉上。作為衝突的直接影響者,歐洲承擔了大部分援烏成本,卻在方案起草階段被排除在外。馮德萊恩強調歐洲願積極參與,瓦德富爾表示部分內容有待商榷,這些表態背後是對主導權缺失的不滿。歐洲明白,沒有自己參與的和平方案,很難真正維護歐洲的安全利益。而匈牙利的反對態度,則撕開了歐洲內部的裂痕。歐爾班拒絕繼續資助烏克蘭,認為這場戰爭注定失敗,這種務實甚至有些冷漠的立場,反映出部分歐洲國家對衝突長期化的厭倦。

這場會談從籌備之初就充滿了變數。美國想主導和平進程,卻忽略了歐洲的訴求;烏克蘭想堅守主權,卻離不開美國的支持;俄羅斯看到了方案中的利好,卻對美國的誠意存疑;歐洲想爭取話語權,卻難以形成統一立場。各方的分歧遠非一次會談就能彌合,28點計劃更像是一個試探性的框架,而非成熟的解決方案。

和平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妥協,也不是大國的私人交易。俄烏衝突的解決,既要尊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要兼顧各方的安全關切。美國的施壓、俄羅斯的謹慎、烏克蘭的抗爭、歐洲的糾結,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讓瑞士會談更像是利益的角力,而非和平的開端。

或許,這場會談最大的意義不在於能否達成共識,而在於讓各方更清醒地認識到,衝突沒有贏家,妥協需要智慧,而真正的和平,必須是所有相關方都能接受的結果。未來的路還很長,博弈仍將繼續,但唯有放下執念、平等協商,才能讓和平的種子真正生根發芽。(照片翻攝示意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