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4°
( 15° / 14° )
氣象
2024-08-25 | 今日新聞

人工受孕後出血 中醫處方助41歲女升格人母

人工受孕後出血 中醫處方助41歲女升格人母
兩名擔憂出血症狀影響胎兒發育的孕婦,服用奇美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王瑜婷開立的中醫處方順利生下寶寶。(圖/奇美醫院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對於準媽媽來說,懷孕期間產生的身體反應都很值得留意,稍有大意就有可能失去腹中寶寶。34歲劉小姐、41歲王小姐接受胚胎植入術後因出血就醫治療,即便檢查結果顯示胎兒健康卻仍放心不下,直到服用奇美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王瑜婷開立的中醫處方,以及中西醫跨科共同照護,如願在今年生下健康的孩子。

奇美醫院分享,34歲的劉小姐婚後期待成為一名母親,3年以來積極備孕,直到去年年初自然受孕,不料胚胎沒滿4週不幸流產,後來她便經過生殖醫學科評估,接受胚胎植入術,結果胚胎長到約3週的某天,由於如廁過度用力導致產道出血,雖然透過黃體素、止血劑治療後已改善症狀,而且檢查發現胎兒發育情況穩定。

不過劉小姐考量仍有復發風險,加上出血情況與先前流產的傷痛讓她感到焦慮,於是經由院內醫師轉介至中醫部婦兒科主任王瑜婷的門診,接受中西醫跨科共同照護,也在服用中藥處方的第1週停止出血,後續3週內偶有少量出血,因此逐步停用止血劑與黃體素,並且持續透過中醫調理腸胃,預產期前身體狀況穩定,今年年中順利迎來健康的寶寶。

奇美醫院分享,另外一名41歲王小姐去年接受人工胚胎植入術產道出血,即便使用黃體素、止血劑治療仍未改善症狀,雖然檢查顯示胚胎穩定成長,但卻無法緩解內心的擔憂,於是懷孕第7週就經院內醫師轉介王瑜婷的門診接受中西醫跨科別共同照護,經過3週的中醫處方治療,出血問題終於獲得改善,也在今年年初喜迎麟兒。

內政部今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女性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齡已從民國85年的26.2歲,直到民國112年增至31.5歲,另也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民國87年至民國110年數據顯示,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的人數逐年攀升,其中民國110年使用人工生殖術的育齡期女性,年齡大多分布在35歲至44歲區間。王瑜婷說明,由於社會的多元發展,台灣女性可能面臨求學、工作、生涯規劃等因素,晚孕已有增加的趨勢,不過懷孕率、活產率隨著年齡增加下降,原因常與自然流產有關。


人工受孕後出血 中醫處方助41歲女升格人母
王瑜婷表示,女性的懷孕率、活產率隨著年齡增加下降,原因常與自然流產有關。(圖/奇美醫院提供)

王瑜婷指出,人工生殖術發生流產與自然受孕發生流產機率接近,目前造成自然流產的因素分為胚胎因素、母體因素、生活習慣等,其中自然流產的分類包括先兆性流產、不可避免性流產、不完全性流產及過期性流產等,而且先兆性流產發生率約為25%,主要症狀是在懷孕20週前出現陰道出血,可能伴隨下腹抽痛痙攣、骨盆痠痛、下腹壓迫感、腰痠或背痛等不適,其中有一半的機率會發展成早期流產。

王瑜婷表示,以往也有統計發現,母體年齡越大,發展成流產機率越高,女性懷孕年齡在20歲至30歲的流產率約為10%,直到35歲左右約為20%,再至40歲約為40%,最高的45歲則更翻倍至約為80%,雖然整體而言懷孕早期出血發生流產的機率並不算高,但對懷孕的女性而言,仍能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王瑜婷說明,先兆性流產在中醫典籍被記載為「胎漏」或「胎動不安」,前者代表的是女性在懷孕後發生產道出血的現象,後者則是女性在懷孕後感覺下腹下墜,而且伴隨輕微腰痠腹脹或陰道出血,若未及時處置,則有較高的機率成為「胎墮」或「小產」,也就是現代社會所稱「自然流產」。

王瑜婷提到,中醫理論提到的血熱、脾虛、脾腎、勞傷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胎漏或胎動不安的情形,臨症上會根據孕婦的不同症狀與體質表現給予處方以及生活飲食衛教,例如出血量偏多、色鮮紅、伴有口乾、便秘等症狀,給予清熱滋陰涼血止血為主的處方。

王瑜婷表示,孕婦出血量多血色偏淡,且有下腹下墜感、常感到疲倦,則以補益升提氣血如補中益氣湯作為主要處方,而且接受人工生殖技術受孕的夫妻,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腎精虧虛、氣血不足、傷損、瘀血等,臨床上會依據各病機比重給予滋腎填精、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的處方。



相關新聞


35歲二寶爸養家顛倒作息「 肚像軟枕頭」 醫揭4症狀恐荷爾蒙不足


7歲女童流感「併發急性心、腦炎症」過世 家屬忍痛器捐遺愛人間


苦累別往心裡吞!衛福部設專線供「情緒支持」 避重演長照悲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