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2°
( 13° / 10° )
氣象
2024-09-05 | 今日新聞

名家論壇》蕭徐行/疑賴論恐讓台美關係停滯

名家論壇》蕭徐行/疑賴論恐讓台美關係停滯
自從賴清德當選以來,台美關係看的出來不慍不火,就算蕭美琴貴為副總統,雙邊關係顯然不如蔡英文時代水乳交融。(圖/記者呂炯昌攝)

[NOWnews今日新聞]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在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表示,所謂疑賴論是選舉期間的政治操作,賴清德當選總統後只有「信賴論」,沒有「疑賴論」,現在台美關係和各方面的溝通都是最好的時刻。包含賴清德總統在內,也紛紛澄清信賴沒有疑賴。雖然我方不斷的釋放正面的信息,甚至不斷宣傳台美關係有史以來最佳,即使雙方關係沒有甚多轉變;但是從賴清德當選以來,台美關係看的出來不慍不火,就算蕭美琴貴為副總統,雙邊關係顯然不如蔡英文時代水乳交融。

英國金融時報8月22日報導提到,部分美方官員私下表示對賴清德感到緊張,因賴缺乏外交經驗,比前總統蔡英文更難預測;賴總統雖然親自出面否定這個傳聞,甚至暗示有人在背後操作,但是這樣的否認或是指控真的對賴清德是好事嗎,還是會讓美國官僚體系裡的「藏鏡人」更為不爽。

美國對於賴清德的疑慮,並非近期才開始的態度。早些年,金融時報就再三報導美國外交體系對於賴清德的兩岸立場,國家定位態度深有疑慮;更直白的就是賴在行政院長任期時,堅持肯定的「台獨務實工作者」的宣示,更讓美方對賴清德有所保留,一度傳出美方屬意侯友宜接任總統,因為侯的立場較符合美方利益。賴清德卻始終未對於「台獨務實工作者」這句話有所解釋,甚至在選舉中,還扯出中華民國憲法以及中華民國災難說,引起美方極度不滿,最後還是在蔡英文壓陣下,以一支象徵「蔡規賴隨」的廣告壓陣,才讓民進黨低空飛過。

就任總統前,美國屢次派遣官員來台溝通,考量點就是今年邁向了美國的大選年,白宮不希望兩岸之間的糾紛成為總統大選的變數之一,尤其拜登還深陷在俄烏戰爭、中東衝突以及美國邊境安全的諸多困擾中。偏偏總統大選的就職演說,賴清德就直接朝「兩岸互不隸屬」的兩國論方向下手,這也引起了兩岸關係以及東亞局勢的緊張。最後在美國勉勵壓制下,台灣官方也放軟了「兩岸互不隸屬」的論調,中國才沒有採取強硬的武力動作。這對於白宮官員怎能輕易就否定了「疑賴論」。

日前傳出賴總統如要過境美國前往南美洲訪問,只能過境夏威夷的論調,就清楚傳達美國不希望賴清德在這個美國大選節骨眼時,藉由「過境外交」名義有搞了一些擾亂中美關係的動作;再說選舉在即,賀錦麗與川普誰能登上大位,猶在未定之天,就算民主黨繼續主政,很多人的位子也會搬動,這時候屢屢派出大臣前往華府遊說白宮人員,並再三要解釋「疑賴論」,是否過於急切也沒看到對方現在的重點何在。難道出訪不能在明年再展開嗎?美國中高階官員的派遣也要到明年年中才比較確定,呷緊弄破碗,沒那麼急吧。AIT新任處長谷立言一上任與賴清德總統見面,即再次重申,美國對台支持符合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及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這都是再三提醒美國的立場是「一中政策」。

外交領域有很多事可以做不可說的,需要私底下化解,不是到處嚷嚷好像三姑六婆的到處訴冤。美國沒有承認疑賴論,民進黨卻煞有其事地到處喊冤林右昌3日午間在智庫參加活動及傍晚與僑胞對談,均提到疑賴論;他對大華府地區僑胞表示,之前選舉時,人家說疑賴論如何如何,這是政治語言,現在沒有疑賴論,只有信賴論。這就說明了林右昌完全不懂得外交遊戲,這樣到處告狀,反而會惹得美國官員不滿。

林右昌訪問華府之前,外交部長林佳龍和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才剛在大華府地區與美方官員舉行特殊管道會談;林右昌這時又來美國訪問實屬不需要之舉。目前美國官員只希望兩岸和平,讓美國大選不要橫生變數,林右昌的作為是無助於台美關係實質進展的。

其實,對於賴清德最有利的大將是副總統蕭美琴,可惜蕭副總統因為名位被綁在台灣,反而對於消除「疑賴論」助益不大。當然,疑賴論是源自於美國對於賴清德的「台獨務實工作者」的疑慮,如果賴清德不做一些實質政策的調整與對岸友善的動作,美國對於台灣就會只是行禮如儀,不會再有更大幅度的改變。

然而,對於台灣在國際最重要的已經不是美國的疑賴論,只要美國認為台灣是核心利益,保護台灣就是美國重要的工作。反而,當前台灣更應該著重在足以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CPTPP議題,如果連比較友我的CPTPP都無法突破,台灣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作者:蕭徐行/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黎榮章/大數據分析卓榮泰內閣就職百日聲量表現


名家論壇》吳崑玉/重新審視後柯時代的第三勢力


名家論壇》單厚之/北檢救了柯文哲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