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禍首「幽門螺旋桿菌」 2大預防關鍵曝

國民健康署自113年8月起,於9個縣市試辦終身1次以糞便抗原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114年擴大試辦,有17縣市參與試辦,如民眾符合45至74歲篩檢資格,可先洽詢所在地衛生局。(示意圖/取自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胃癌位居十大癌症死亡及發生人數第8名,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為胃癌及逾2,000人死於胃癌,而幽門螺旋桿菌作為胃癌的重要風險因子之一,約有8至9成胃癌由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減少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機率,可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
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於無感染6-10倍,世界衛生組織也在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一級的致癌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部發炎、潰瘍,在長期慢性發炎狀態下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最後導致胃癌。
「經口傳染」是幽門螺旋桿菌重要的傳染途徑之一,當共同生活者中出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時,往往因使用共同的碗杯盤等餐具造成其他人感染,因此避免「共杯共食」並使用公筷母匙,可以有效預防幽門桿菌傳染。
想瞭解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透過碳13呼氣檢測、糞便抗原檢測與胃鏡檢查等方法。國民健康署依據國內外實證研究並考量民眾檢測可近性,自113年8月起於9個縣市試辦終身1次以糞便抗原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114年擴大試辦,有17縣市參與試辦,如民眾符合45至74歲篩檢資格,可先洽詢所在地衛生局。
如檢測結果為陽性,無須驚慌,請依醫師指示回診,並遵循醫囑接受除菌藥物或進一步檢查等醫療處置,只要及早發現並進行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胃癌的發生率會大幅降低。
除了接受檢測與治療,遠離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威脅必須從生活做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大家透過保「胃」5招:健康飲食、良好飲食習慣、規律運動、遠離菸檳酒,如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及早就醫等,保持胃部健康,讓「胃」來越健康。
相關新聞
嘆癌症篩檢行政費被刪一成、凍結三成 賴清德無奈這樣說!
追劇最常見白血病!「血癌」排男性癌症第9 症狀、治療一文看懂
逾84%癌友於「癌症診療認證醫院」就醫 國健署:5年存活率破6成
最新生活新聞
-
-
嘉市113年營利事業銷售額連6年破紀錄 衝破3000億
(22 分鐘前) -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細胞治療研究團隊獲「113年國家發明創作獎 」發明獎金牌
(31 分鐘前) -
分流急診 高市鼓勵設呼吸道腸胃道專診每診補助2萬
(32 分鐘前) -
心臟名醫朱樹勳用一生寫無數首例 台大醫院發文悼念
(3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