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2 | 今日新聞

「屈公病」境外移入創18年新高!這國家最多

「屈公病」境外移入創18年新高!這國家最多
屈公病、登革熱及茲卡病毒感染症等,傳播的病媒蚊都是埃及斑蚊(左)及白線斑蚊。(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疾病管制署今(22日)表示,今年截至目前累計11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病例,為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同期新高,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為多。由於屈公病及登革熱境外移入風險持續,呼籲民眾如前往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返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

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最早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 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

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4月21日累計11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9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及斯里蘭卡(各1例)。另有關登革熱方面,國內上周新增2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均為印尼;今年截至4月21日,累計44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為近5年同期次高,感染國家以印尼(21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8例)及越南(5例)。

疾管署呼籲,近期國內氣溫逐漸轉熱,各地偶有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社區感染與傳播風險增加。

疾管署提及,預防屈公病與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為清除孳生源,民眾應定期檢視戶內外環境,徹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並落實防蚊措施,外出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皮膚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



相關新聞


兒參加「康橋單車成年禮」驚遇車禍 賈永婕:肇事車主太過分了


雙北爆「麻疹群聚」!北部20多歲女傳染給同事 接觸者達235人


飯糰店太夯被漲房租 他來台12年揭:日本房東「只有2情況」能漲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