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3 | 今日新聞

重症肌無力喝水、吃飯都難!醫示警好發族群

重症肌無力喝水、吃飯都難!醫示警好發族群
罕見疾病「重症肌無力」,會導致眼睛閉不緊、嘴巴無法閉合,生活中連進食、喝水都很困難。(示意圖,與本文無關/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設計師 Kathy 在6年前眼睛突然閉不緊,原以為只是短暫顏面神經失調,就醫確診卻是罕見的「重症肌無力」,病情惡化就連嘴巴都無法閉合,進食、喝水都很困難,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表示,「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歲至30歲女性」及「50歲以上男性。」

重症肌無力是什麼?有什麼症狀?

葉建宏說明,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主因是患者免疫系統異常產生抗體,錯誤攻擊神經肌肉傳導系統,導致肌肉無法正常運作,進而釀成肌肉無力等症狀,好發於20歲至30歲女性及50歲以上男性。

重症肌無力症狀主要影響「眼睛、四肢、吞嚥、呼吸」4大系統,多數台灣病友初期呈現「眼肌型肌無力」,出現眼皮下垂、大小眼與視力模糊等症狀,其中3至5成會在2至3年內進展為「全身型」,並出現口齒不清、四肢無力、行動困難,甚至可能影響吞嚥、呼吸等重要維生功能。


重症肌無力喝水、吃飯都難!醫示警好發族群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表示,「重症肌無力」好發於「20歲至30歲女性」及「50歲以上男性」。(圖/台灣肌無力症關懷協會提供)

重症肌無力病情反覆 病友苦撐「三失」人生

全台約有6,000位肌無力患者,不少國家將該病列為罕見疾病或難症,但在台灣卻未納入罕病保障範疇,葉建宏提及,目前約有8成病人可以透過綜合性治療控制病情,維持可接受的生活品質,但仍有約2成「難治型」患者病情反覆發作。

葉建宏說,肌無力或許不再是「重症」,而是「難症」,不僅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延誤診斷,且病情反覆不定,帶來「三失」困境,包括失去勞動能力無法工作的「失勞」、長期壓力、情緒低落導致的「失志」,以及因病情惡化需要人照顧的「失能」。


重症肌無力喝水、吃飯都難!醫示警好發族群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台灣肌無力症關懷協會期盼,重症肌無力治療能納入健保的保護傘下。(圖/記者張志浩攝)

重症肌無力無法根治 醫盼健保支持

葉建宏指出,國際間已有4大類「生物製劑」獲准用於治療重症肌無力,能有效改善病程、降低惡化風險、恢復生活功能,包括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多國已納入保險給付。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也發布臨床照護指引,建議接軌國際趨勢,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改善難治型患者的長期病程。

台灣肌無力症關懷協會理事長梁采葳強調,重症肌無力雖然無法根治,但透過合適藥物穩定控制,病友還是可以維持正常生活,期盼政府能真正看見「未被照顧的少數人」,將難治型重症肌無力患者納入健保治療的保護傘下。



相關新聞


小二男童整年沒長高!醫警告2狀況速就醫 預估身高158→178公分


方濟各死因是腦中風!醫:1分鐘死「190萬腦細胞」 7招預防必看


天主教宗方濟各離世!年輕曾切除肺葉 醫示警肺炎「高風險族群」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