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國中師骨盆痛「罹攝護腺癌」

有患者因頻尿與骨盆疼痛就醫,檢查發現是攝護腺癌。(圖/記者張乃文攝)
[NOWnews今日新聞] 一位68歲的退休國中老師,原本生活規律、喜歡跟太太一起旅行,常跟孫子們到戶外散步。但3年前出現頻尿、骨盆疼痛,就醫檢查發現是攝護腺癌骨轉移,甚至出現需要以輪椅代步的情況。原先因為病情轉變而陷入憂鬱的個案,透過「攝護腺癌骨轉移多專科照護治療團隊」照護,一年多治療後也順利與家人重拾到處旅遊的生活。
攝護腺癌為台灣男性常見癌症之一,根據衛福部11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約3分之1的新診斷患者已發生遠端轉移,當中骨轉移尤為常見,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存活期。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楊明昕指出,攝護腺癌一旦骨轉移,常伴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椎壓迫甚至惡性高血鈣症等骨骼相關併發症,對病患身心皆是重大打擊。
攝護腺癌是男性中存活率相對高的癌症之一,因此早期診斷與延緩骨轉移發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楊明昕說,攝護腺癌的早期發現,其實多數是因為攝護腺肥大症狀,到了醫院檢查,進而發現。
楊明昕指出,因為通常攝護腺癌初期常無症狀,出現骨頭疼痛時可能已經轉移。而最主要是透過攝護腺肥大症狀發現,通常會有頻尿、急尿及夜尿等,還有尿完會滴滴答答,一直覺得尿不乾淨,都是常見症狀。
在癌症的預防上,楊明昕建議,生活習慣可多運動、戒菸、戒酒,並減少紅肉,如:牛肉、豬肉等攝取。
楊明昕提到,院內已累計收治268位骨轉移患者,骨轉移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國際平均,病理性骨折及放療次數也較其他國家數據為低,顯示整合照護在疾病控制與品質提升上具顯著成效。
楊明昕舉例,透過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原先有攝護腺癌骨轉移的個案,在接受藥物治療後,除了有效控制病灶、預防併發症外,也透過營養、復健打造飲食計畫、強化肌力等。
經一年多的整合性治療,楊明昕說,個案病情穩定控制,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楊明昕呼籲,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進行PSA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三總「攝護腺癌骨轉移多專科照護治療團隊」透過泌尿外科主導,聯合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骨科、神經外科、復健科、核子醫學科、口腔外科、營養科及癌症個案管理師,建立標準化、系統化照護流程,讓患者從診斷、治療到追蹤都能獲得全人支持。
相關新聞
中國廣東屈公病暴增!9國旅遊疫情建議 疾管署揭國內疫情現況
台師大傳「跆拳道學長也被抽血」 IRB主委:會全面撤查相關計畫
台師大抽血「先查某醫院資料」!林靜儀:教授不可能自行處理檢體
最新生活新聞
-
以人為本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竹縣府向中央爭取獲補助24案約2.71億元
(29 分鐘前) -
2025無窮世代 投資彰化家扶囝仔獎助學金頒獎
(32 分鐘前) -
黃慈育勇闖瑞士 台灣草根韌性改寫鐘錶王國版圖
(35 分鐘前) -
彰化市表揚績優志工 無人機現身為產業發展催生
(36 分鐘前) -
大稻埕夏日節落幕 壓軸煙火秀吸14.6萬人潮
(3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