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6° )
氣象
2025-07-24 | 今日新聞

破解蔬果汁迷思!4蔬果別打成汁:濃縮農藥

破解蔬果汁迷思!4蔬果別打成汁:濃縮農藥
營養師破解「自榨蔬果汁」的3大迷思與正確做法。(圖/取自Unsplash)

[NOWnews今日新聞] 蔬果汁是許多民眾認為健康飲品的選擇,以為自己買菜回來洗乾淨很營養,但營養師薛曉晶提醒,為蔬果汁的「濃縮效應」會放大農藥風險,因此應使用紅蘿蔔、番茄、彩椒、芭樂、去皮的鳳梨等蔬果,避開高風險蔬果(例如菠菜、草莓、芥菜、芹菜),且葉菜建議先汆燙處理或熟食,不建議未洗淨就打成汁。

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粉絲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上,破解「自榨蔬果汁」的「果汁糖太高,那我打蔬菜汁就沒問題了吧?」、「是不是自己打,就等於最營養?」、「買有機比較好?還是水耕比較安全?」3大迷思與正確做法。

薛曉晶指出,果汁不等於蔬果本身,榨汁後的「纖維、植化素、農藥濃縮效應」,尤其草莓、芥菜、菠菜、芹菜農藥殘留多「一杯就喝下濃縮農藥!」,因為一杯果汁可能混合3至5種蔬果,若這些食材為高農藥殘留蔬果,榨汁會把微量農藥一起「濃縮入口」。

薛曉晶表示,根據《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在2014年發表的統整性回顧,一篇整理了343篇的研究指出,有機作物中酚類、花青素與抗氧化濃度平均比慣行作物(即透過農藥來殺蟲、防蟲與抗菌的作物)高出20~50%,且農藥殘留機率低於25%。「這顯示,若想從果汁攝取高濃度的植化素與抗氧化物,原料的種植方式不可忽視。」

她強調,蔬果的營養價值不只在於原料新鮮與否,更取決於整體攝取型態與來源品質。尤其植化素與膳食纖維密集分布在皮、籽、外葉等部位,這些恰恰是果汁過濾掉的部分。若選用栽培密度高、營養密度低的溫室或水耕蔬果,營養又更打折,所以重點不是「自己打」而是要保留原形、吃得完整、選對來源。

薛曉晶也提供自製健康蔬果汁的原則,建議應選對來源,避開高風險蔬果



推薦食材:紅蘿蔔、番茄、彩椒、芭樂、去皮的鳳梨



高風險蔬果:菠菜、草莓、芥菜、芹菜(建議避免打汁)



基底蔬菜:紅蘿蔔、番茄、甜椒、紫高麗菜(葉菜建議先汆燙處理或熟食,不建議未洗淨直接打汁)



少量水果:半顆蘋果/1小片鳳梨/半顆奇異果



添加物:亞麻籽粉/芝麻粉/黃豆粉(增加油脂與蛋白質,有助抗氧吸收與血糖穩定)

⚠️果汁不是越甜越健康,適當「油脂+蛋白質+纖維」搭配才真正養生。此外,

果汁不能代替蔬菜,但可以是蔬果攝取的延伸

薛曉晶表示,自己榨果汁,是打造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但不等於天天喝就是最營養!因為果汁的價值,在於補充植化素、幫助挑食者入門,但不能取代真正的膳食纖維與多樣蔬菜攝取。只要記得「選對來源、保留纖維、避免濃縮農藥」,蔬果汁就能成為你日常的好幫手,而不是隱藏風險的甜蜜陷阱!



相關新聞


邊境攔截!聯馥食品黃蘑菇「輻射超標」 順天堂乾燥薄荷農藥違規


北市抽驗生鮮蔬果!榴槤重金屬鎘超標 韭菜花、芹菜驗出農藥


全台抽查蔬果農藥殘留!momo、愛買違規 食藥署公布稽查結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