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5° / 28° )
氣象
2025-09-03 | 今日新聞

45歲男腹痛3天沒大便!醫一查:大腸癌阻塞

45歲男腹痛3天沒大便!醫一查:大腸癌阻塞
一名男子出現3天未大便、也沒排氣,經檢查發現大腸癌三期。(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一位45歲的男性因為長達3天未排便、也沒排氣,出現腹脹沒辦法進食的情況。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個案在降結腸處有一顆5公分大的腫瘤,導致腸道完全阻塞,術後病理報告也確認是有淋巴轉移的大腸癌第三期。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昱廷提到,該名個案本身相當健康,也沒有家族史,但突然沒有排便和排氣,且長達3天,醫院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降結腸處有一顆5公分的大腫瘤,導致腸道完全阻塞。

陳昱廷說,醫療團隊高度懷疑大腸癌,但由於腸阻塞無法施行大腸鏡檢查,在與病人討論後,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周圍腸段及淋巴節,術後病理報告確定為已有淋巴轉移的大腸癌第三期,進一步安排後續化學治療。

7習慣大腸癌風險恐增!醫:初期常無明顯症狀

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大腸癌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過去以50歲以上族群為主,但近年臨床明顯觀察到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

陳昱廷指出,其中,不良的生活型態是主要原因,包括攝取過多紅肉、加工肉品,以及缺乏蔬果、膳食纖維、運動習慣等;此外,肥胖、糖尿病、吸菸飲酒及慢性發炎等因素,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陳昱廷說,大腸癌初期多無明顯症狀,但隨腫瘤長大可能出現腹痛、血便、排便型態改變、糞便變細等表現。若腫瘤逐漸堵塞腸道管徑,則可能導致腸阻塞,發生率約20%,屆時將有無法排氣排便或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的情形,一旦拖延治療,腫瘤侵犯腸壁就會導致腸壁穿孔破裂,引發腹膜炎或敗血症,死亡風險極高。

陳昱廷指出,臨床上,大腸癌以大腸鏡檢查搭配病理切片判定為主,但會搭配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甚至是正子攝影等影像檢查,確認是否有侵犯、阻塞或轉移,進而決定手術方式。

目前大腸癌手術已非常成熟,常見方式包含開腹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單孔微創手術與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手術等。

陳昱廷提到,因應大腸癌年輕化趨勢,衛福部自2025年起將篩檢年齡自原本的50歲下修至45歲,凡年滿45至75歲者,每兩年可免費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若檢查陽性,陳昱廷說明,會安排大腸鏡檢查進一步評估是否有息肉、腫瘤或出血來源。醫師提醒,糞便潛血是初步偵測腸道異常的簡單利器,民眾可以善用資源,把握黃金時機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相關新聞


創作歌手「聲音分岔」!曾和阿妹同台 醫:沙啞超過2週快就醫


整天打瞌睡「恐早餐吃錯」!中醫揭一週菜單:3類食物小心害疲憊


中元普渡滿桌零食都想吃!醫曝原因「不是嘴饞」:大腦1陷阱害的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