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1情況」不用急著退燒!

醫師提到,體溫升高常是因為病毒感染,且若沒有明顯不舒服,不用急著退燒。(示意圖/取自Unsplash)
[NOWnews今日新聞] 遇到孩子發燒時,難免會緊張、焦慮,且若在半夜可能會帶著孩子掛急診。但兒科醫師提到,家長不需要太過慌張,體溫升高常是因為病毒感染,且若沒有明顯不舒服,不用急著退燒。
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洪裕發提到,常在半夜會遇到家長帶著發燒的孩子掛兒科急診,也擔憂「為什麼吃退燒藥後2小時都還沒退燒?」、「燒到40度有要緊嗎?」、「燒一整天了都沒退燒。」
洪裕發指出,其實家長不需要如此慌張;醫師解釋,體溫升高的原因,常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發炎反應讓體溫升高;有時發燒會伴隨寒顫、四肢末梢血管收縮,造成冰冷、嘴唇發紫。
洪裕發說,上述症狀都只是發燒時,身體體溫設定點升高時的正常生理反應,但這些現象可能會讓家長更加緊張。醫師提到,只要觀察小孩活動力尚佳、還可飲食,注意是否有危險症狀,否則不太需要頻繁帶小孩看醫師。
發燒可不用急著退燒!醫:6情況建議就醫
發燒有助於提升免疫反應對抗感染。洪裕發表示,如果沒有明顯不舒服,不必急著退燒;而退燒方式有2種,包括物理退燒和藥物退燒,前者如散熱貼、冰枕、溫水擦拭等是輔助方式,目的是讓孩子覺得舒服;如果孩子因此更加不適,就應該停止,且物理退燒不能完全取代退燒藥。
藥物退燒則是使用乙醯胺基酚(acetaminophen)和布洛芬(ibuprofen),每6小時可以使用一次,要遵照醫囑使用退燒藥。不要同時使用兩種藥,或短時間內多次服用退燒藥,否則可能造成藥物過量,引發器官損傷。
洪裕發提到,要留意的症狀包括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退燒後活動力不佳、食慾很差、意識不清、抽搐、呼吸急促等。若家長無法判斷,或仍然很擔心小孩的狀況,可再請兒科專科醫師診斷。
家長看到小孩發燒,積極使用各種退燒方式想讓體溫降到正常,有時反而會導致副作用;但只要遵照醫囑,觀察是否有危險症狀即可。
相關新聞
她吃飽飯就脹氣「長達3個月」!醫檢查1疾病:照胃鏡常顯示沒問題
救墾丁觀光!陳世凱曝3招:擬推「屏南快速道路」縮短車程
她罹1病求偏方!算命、改名沒用「還有人試過放血」 醫破解迷思
最新生活新聞
-
-
金門學子奪四格漫畫初選第1 代表縣府進軍全國賽
(5 小時前) -
屏東榮家感控宣導暨查核 守護住民健康落實防疫措施
(5 小時前) -
因應社福基本法 金門縣府邀專業講師分享實務
(5 小時前) -
與「林」有約 林業署新竹分署宣傳林業政策懶人包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