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不是問題 微創人工關節助長者擺脫疼痛

馮姓婦人膝蓋痛吃止痛藥也受不了才開刀,術後抬腿復健(圖/醫院提供2025.9.28)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逐年增加。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超過2萬人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大甲李綜合醫院觀察發現,進行膝關節或髖關節置換的患者以70歲以上居多,甚至不乏80歲長者與百歲人瑞。為提升治療品質,該院正式成立「骨科微創手術中心」,患者現身分享親身經驗,呼籲「要活就要動,千萬別依賴止痛藥」,鼓勵民眾及早就醫。
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主治醫師王芳英指出,臨床近30年來累積近萬例人工關節置換案例,發現患者年齡層有逐漸升高趨勢,70歲以上已成主力,80歲以上甚至百歲人瑞也不少。他強調,這些患者幾乎都屬於退化性關節炎最嚴重的第四期,「吃止痛藥無效、痛到無法行走」才被迫就醫。王芳英提醒,手術與否並不取決於年齡,而是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王芳英表示,骨科微創手術中心引進機器手臂與3D電腦導航等新科技,結合跨科評估,讓手術更精準,恢復更快速。採用微創方式能大幅減少肌肉與軟組織破壞,縮短疼痛期與住院時間「大多患者術後隔天就能下床走路,兩天後即可爬樓梯。
三位病患現身說法,別拖到「痛到受不了」才治療。85歲務農馮女士說,長年務農導致膝蓋磨損,拖到連走路都需拐杖輔助才肯就醫,她自嘲早點手術就不會白白忍痛那麼久。
65歲蘇女士,因先天性髖關節脫臼,長期靠止痛藥度日,擔心藥物傷身後才決定開刀。她呼籲,「能治療就別拖,才不會讓自己與家人受苦。
另外一名從事看風水、易經命理的67歲王姓男子,因為膝關節退化走路都會痛。他說,原本先到其他醫院打玻尿酸,後來又吃葡萄糖胺的保健食品,沒想到不只沒改善,反而腳更痛,後來經朋友介紹,也替自己卜卦,才到醫院就診,診斷後發現左膝蓋早已磨損,決定置換人工膝關節,術後一個禮拜,他說,已經能自行騎機車,也能開車載孫子上下課,非常開心。
王芳英提醒,髖關節與膝關節退化屬不可逆,長期拖延恐因步態不穩進一步影響脊椎健康,不要只靠吃藥忍耐,應趁有體力、慢性病控制穩定時及早手術,恢復效果更佳。
相關新聞
飛鏢一射中紅線 中市單身聯誼配對率近九成
友善乘車再升級 中捷運優先席新面貌
氣爆後新光三越台中店全修復 9/26重啟營業
最新生活新聞
-
未來一週偏熱晴到多雲 午後中南部山區局部大雨
(40 分鐘前) -
鏟子超人受傷破500起 玻璃刺穿厚底鞋
(42 分鐘前) -
花蓮縣府發災區每戶慰助金5萬元 最快10/3入帳
(44 分鐘前) -
救災工作多重複 救協:盼中央協調分工
(45 分鐘前) -
月薪破百卻不敢買車?租屋族曝每月開銷真相 網全喊:租的才聰明
(4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