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10-03 | 今日新聞

勞工人權成全球貿易門檻 專家提5因應策略

勞工人權成全球貿易門檻 專家提5因應策略
日前巨大公司遭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發布暫扣令,也有中部傳產企業被歐洲客戶稽核發現向移工收取服務費,被要求補償逾2000萬元,凸顯勞工人權成全球貿易門檻。(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日前巨大公司遭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發布暫扣令,據美方與媒體報導,調查指稱其生產環境出現債務勞役、過度加班與生活環境欠佳等強迫勞動跡象,並質疑其因此獲取不當成本優勢。另亦據聞有企業被其國外客戶稽核發現向移工收取服務費,而遭要求補償現職及部分離職人員相關費用。專家今(3)日表示,這2起案例凸顯了勞工人權不僅是道德課題,更直接關乎市場准入、訂單獲取與品牌聲譽,勞工人權議題快速上升為國際關注焦點,已成企業跨境經營的實質門檻與合規底線。

歐盟將實施CSDDD 台灣須接軌國際規範
值得密切關注的是,歐盟在2024年4月24日通過並於5月底公布「企業永續盡職調查義務指令」(CSDDD),預計自2027年中起分階段實施,要求符合門檻的大型企業對自身與全球價值鏈的人權與環境衝擊進行盡職調查、預防與補救。未能有效揭露與控管風險者,恐面臨行政處罰、民事責任與市場排除,冀迫使整體供應鏈同步提升治理水平,正視勞工人權議題。

然而,台灣現行體制仍存結構性落差。就業服務法第35條第二項與「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收費項目及金額標準」允許特定情況向求職人收取登記費、介紹費或服務費。此等收費雖有國內法源,卻在國際實務中被視為可能導致「抵債勞務」的強迫勞動風險來源,因而屢遭歐美監管與國際品牌點名。規範與實務未與「用人單位支付原則」(Employer Pays Principle)接軌,是引爆風險的關鍵原因之一。

資誠人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桂竹安桂竹安指出,解決之道可分治標與治本。部分企業已宣布由公司支付移工相關招募與服務費用,例如巨大公司於新聞稿中表示已自2025年1月起由公司負擔。然而,要釜底抽薪,仍需主管機關正視法制與國際市場趨勢落差,審慎評估修法與指引更新,包括明確禁止向勞工收取招募費與仲介費、釐清雇主應承擔之相關成本、制定產業盡職調查指引,並加強查核與救濟機制。

盤點勞工人權風險 啟動5大因應行動
桂竹安表示,對企業而言,勞工人權與價值鏈治理已是風險管理必修課。建議即刻展開勞工人權風險盤點,並啟動5大因應行動,包含1、訂定人權政策與監督機制;2、繪製供應鏈風險矩陣,優先處理高風險議題與實務(如跨境招募、工時管理、宿舍品質與食宿費用);3、與供應商簽署行為準則與合約條款;4、建立申訴與補救通道,含招募費回溯補償、超時工時矯正、改善居住條件等;5、運用第三方盡職調查與利害關係人對話持續精進。他強調,企業必須及早行動,才能降低被客戶抽單、被海關執法或遭投資人撤資的多重風險。

專業輔導亦是關鍵加速器,如PwC Taiwan顧問諮詢團隊刻正協助台灣知名高科技企業集團進行因應CSDDD的人權盡職調查。該團隊負責人表示,合規不是成本中心,而是市場准入門票與相對競爭優勢,「現在投入一分,未來就少一分制裁與斷鏈風險。」並強調建構接軌國際的勞工管理政策與實務,能同時提升人才吸引力與雇主品牌形象。

桂竹安強調,面對監管浪潮與全球買方要求,台灣企業與政府部門唯有同步精進、主動對齊國際規範,才能守住供應鏈韌性與國家競爭力,呼籲企業盡速完成高風險環節的差距評估並提出矯正計畫,而政府則應加速研議與利害關係人對話,提出可被多方接受的法制調整與指引方案,攜手將勞工人權治理化為台灣產業升級的新標準。



相關新聞


涉強迫勞動被美查扣 巨大請外交、勞動、經濟部協助、穩市場信心


巨大遭美下暫扣令 中市府勞檢全符規定!他稱一切是川普的陰謀


巨大遭外國記者踢爆強迫勞動!學者示警崇洋媚外:恐傷害產業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