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4-12-12 | 品觀點

OL頭暈3年、經血少「以為是貧血」一查:大腸癌

外科醫師陳榮堅分享,一名在金融業上班、年約40歲的OL,近2、3年來飽受頭暈、身體不適的困擾,原本以為只是工作過勞,直到參加公司健檢才發現血色素數值降低。OL看完報告後自行判斷是缺鐵性貧血,於是買了鐵劑補充,但成效不彰。



在親友介紹下,OL找上陳榮堅看診,經過抽血檢查,鐵的數值正常但血色素偏低。OL表示,月經血量有時還相當少。陳榮堅心生疑竇,安排了糞便潛血反應,結果顯示潛血反應明顯。儘管陳榮堅告知OL必須接受大腸鏡檢查,畢竟無緣無故血色素大幅降低要考慮癌症問題,但OL因工作繁忙,延宕了3個月才就醫。最終檢查結果證實,OL的升結腸長了一顆4公分大小的腫瘤。



所幸及時安排手術,並確認淋巴沒有轉移。考量到OL年紀輕且腫瘤較大,陳榮堅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性化療,避免復發。他也提醒,人能活著比較重要,是否該先顧及健康再處理事務,值得深思。



除了及早就醫的重要性,飲食習慣也與大腸癌息息相關。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一項最新研究分析超過100個腫瘤樣本,聚焦影響體內發炎反應的生物活性脂質,結果發現大腸腫瘤內的促發炎脂質含量顯著高於鄰近健康組織,而這些分子普遍存在於超加工食品中。



研究人員指出,癌症如同無法癒合的慢性傷口,超加工食品可能因抑制免疫系統與促進發炎的特性而加劇癌症生長。改變飲食結構,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健康食物如葉菜類蔬菜、魚類、堅果和種子,有助於透過生物活性脂質減少發炎反應。反之,若主要攝取超加工食品,其所含的促發炎分子可能直接導致免疫系統失衡並引發慢性發炎。



超加工食品的危害已多次被研究指出,現代飲食中此類食品比例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大腸癌在年輕族群的病例數也持續增加。未來,透過調整飲食習慣,減少促發炎化合物攝入並增加有益健康脂質,或可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