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4-06-25 | TCnews慈善新聞網

運動處方養成 花慈培育醫事人員運動專業識能


運動處方養成 花慈培育醫事人員運動專業識能


花蓮慈濟醫院在東區醫院總額風險移撥款–偏鄉整合性醫療計畫支持下,一個月來已連續舉辦三場「運動處方養成系列課程」,透過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體育教學中心黃森芳副教授、體育教學中心主任陳聰毅教授開辦培訓工作坊,結合理論與實作設計運動處方課程,以及花蓮市衛生所主任胡易多分享運動處方的執行經驗,期許年底開始推廣,醫師針對病人需求開立運動處方,參與課程的護理師等醫事類人員承擔起運動指導員的工作。



運動處方養成 花慈培育醫事人員運動專業識能


花蓮慈院開辦「運動處方養成系列課程」,吸引來自各醫療院所及鄉鎮衛生所等包括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臨床心理師等各醫事職類人員參加。課程中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對兒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孕婦、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和癌症患者,以及肢體障礙患者的最新身體運動指引。


其中也介紹心肺適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是指人體肺臟、心臟、血管血液與代謝系統等傳送氧氣,產生能量供人體活動的能力;最大攝氧能力(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VO2 max)是人體盡最大運動時,可以攝取的最多氧氣量,黃森芳副教授說,這是人體心肺適能程度的最佳指標,也是反映整個身體健康程度的最佳指標。



運動處方養成 花慈培育醫事人員運動專業識能


在許多系統性回顧的整合性分析研究中也發現,高心肺適能有助於降低冠心病、心臟衰竭等多種疾病死亡風險;研究也發現運動對身體有多方面的好處,對中風復健、心臟衰竭治療、糖尿病控制、預防糖尿病......等等都有幫助。黃森芳副教授指出,在歐、美、英、澳、新加坡等國,醫院裡設有臨床運動中心,醫師開立運動處方給有需要的病人,由臨床運動專師或治療師協助指導病人進行運動訓練治療疾病,這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



運動處方養成 花慈培育醫事人員運動專業識能


臺灣目前剛起步,去年5月,立法院厚生會成立運動醫學委員會,開始研議運動門診試辦計畫。6月22日第三堂工作坊研習課程,上午由黃森芳副教授主講,涵蓋了SOAP模式臨床運動規劃、運動方式、強度、頻率與每週運動總量設計,並根據病人的情況設計合適的運動方案等,讓學員對臨床運動處方有更系統的認識,也為後續實作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



運動處方養成 花慈培育醫事人員運動專業識能


下午,由教學經驗豐富的陳聰毅教授指導實作課程,分享有氧運動處方設計、高強度間歇運動設計及阻力運動訓練處方設計等,也帶領學員一起體驗運動處方中的運動,包含跳繩、伏地挺身、深蹲、仰臥起坐及波比跳等,學員在不同強度運動中,有樂趣也有挑戰,笑聲不斷,也從中了解如何設計與指導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養成 花慈培育醫事人員運動專業識能


自2022年起即以代謝症候群推動運動處方並搭配智能健身房訓練的花蓮市衛生所主任胡易多醫師,在陪伴病友近乎手把手教學的經驗,她認為,要讓一個自覺健康但從不運動的人開始運動很困難,建議以正向鼓勵為主,先要想方設法增強病友的運動動機,並讓運動習慣融入生活,持之以恆,逐漸看見成果。



運動處方養成 花慈培育醫事人員運動專業識能


「期待本次工作坊能成功推動東區運動處方的落地模式,讓偏鄉民眾更加健康。」花蓮慈院醫事室主任林玲珠說,偏鄉整合性醫療計畫為期3年,第1年重點為篩檢及衛教,今年邁入第二年,以健康促進為主,導入運動處方,希望透過系列課程培養醫師開立運動處方的能力,以及訓練醫事相關人員成為合格的運動指導員,也能藉由客制化的運動處方,進一步提升病人的治療效果。團隊希望在今年底即可在偏鄉推廣,將以糖尿病族群先試行推動。



運動處方養成 花慈培育醫事人員運動專業識能


撰文/游繡華、江家瑜、潘盈安;攝影/陳毅麟、褚惠瑛、江家瑜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