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啟動淨零綠領課程 結合永續深化地方培力
為培育因應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所需的跨領域專業人才,具備碳盤查、碳足跡、碳減量與碳管理能力的「綠領人才」,已成為企業積極延攬的對象。慈濟大學正式啟動「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結合永續教育資源,深化地方人才培力。除開設課程外,慈大還加碼學生補助方案,讓慈大同學可以不需額外付費,便有機會可以學歷加值並跨領域發展,開啟職涯新路徑。
環境部攜手全台28所大專校院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並在北、中、南、東四區設置區域培育中心。慈濟大學在東部培育中心學校脫穎而出,肩負推動宜蘭、花蓮、台東及離外島地區綠色轉型教育的關鍵角色。
慈濟大學首期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將於5月16日至6月14日開課,第二期宜花東將於六月下旬陸續開班。課程總時數為48小時,內容涵蓋氣候變遷科學、溫室氣體管理、碳盤查與產品碳足跡等核心議題,並採取多元彈性上課方式,滿足不同學習群體的需求。
授課陣容堅強,包含慈濟大學江允智教授、蘇美惠教授與東華大學盤賴顗文教授、洪耀明教授及陳彥夫教授共同授課,整合學界專家資源。課程設有平日密集班、週末班及夜間班三種模式,便於在職人士及學生彈性參與。完成課程並通過測驗者,將獲頒國家環境研究院結業證書,具備即戰力資格,幫助學員未來投身於淨零產業或推動企業永續發展。報名資訊請見:https://greencollar.moenv.gov.tw/MajorLeagueClass/Index。
慈濟大學長年耕耘環境教育與生命關懷,積極推動綠色校園、2050淨零與ESG生態系建構。透過永續發展辦公室統籌校內資源,致力培育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兼具的綠領人才。此次課程亦是永續教育的深化延伸,期望聯合區域力量,協助東部及離島產業邁向淨零轉型,回應政府溫室氣體管制政策與金管會ESG要求,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戴昌賢資深副校長指出,永續發展是慈濟大學重要的辦學方向,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不只是理工領域課題,更需醫護、人文等多元背景人才共同參與。他表示,「慈濟大學以人文為本、科技為用,正呼應環境部倡導,鼓勵非理工背景學生加入綠領行列,透過這套課程,期能有效提升行政人員與學生的氣候素養與專業能力,將永續發展的理念深植於東台灣各地。」
為鼓勵青年與弱勢族群參與,環境部設有學費補助方案:30歲以下在學學生可申請半額補助6,000元,低收入戶與特定身份者則可享全額補助,最高可達12,000元;慈濟大學為鼓勵學生投入,加碼完成訓練課程通過考試取得國家證照額外再補助4,000元,協助學校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及自願性減量再補助2000元,不但費用全免更提供實作與實習機會。
此外,學校亦另外提供20位校內教職員全額補助的名額,鼓勵校內同仁參與,共同提升淨零綠領素養,擴大永續人才的培力效益。
(資料來源:慈濟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
最新生活新聞
-
-
拼裝電動車事故頻傳 交通部:研議全國性指引
(15 分鐘前) -
花蓮卓溪滋擾黑熊被槍殺 村民鬆口氣仍擔心還有熊
(19 分鐘前) -
基隆明德一路、光明路 5/1起加強交通執法
(20 分鐘前) -
里民連署反南山公墓全區保留 黃偉哲:尊重專業
(2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