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1° )
氣象
2025-05-28 | TCnews慈善新聞網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端午節將至,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享用美味粽子的同時,更要注意腎臟的健康,5月27日下午,花蓮慈濟醫院舉辦腎臟病友會,由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主任林于立、營養科臨床營養組組長林惠敏,分享護腎十五招,以及健康飲食原則,陪伴腎友一起腎「粽」其事,在端午佳節健康享受節慶美食。


臺灣洗腎人口比例全球第一,又號稱「洗腎王國」,林于立主任表示,臺灣約有170到200萬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但認知率只有3.5%,因為慢性腎臟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得在腎臟功能失去九成以上才會出現尿毒的不適症狀。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儘管慢性腎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林于立主任提醒民眾,留意「泡水高貧倦」等五大警訊,如小便有泡泡、足部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同時建議30歲以上的民眾,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定期免費成人健康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並控制慢性腎臟病。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罹患慢性腎臟病最主要的三大高危險群為糖尿病、高血壓及腎絲球腎炎,三者合計約佔臺灣慢性腎臟病成因的八成。若是沒有及早治療與控制,後續可能會引起包含腦中風、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心血管病變等嚴重併發症。


林于立主任表示,護腎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希望腎友們可以透過護腎十五招,包含每天早晚量血壓、控制血脂肪、糖尿病者的血糖控制、每1至3個月定期抽血驗尿、熟記自己的腎功能指數 (腎絲球過濾率)、自行評估足部水腫的狀態,並調整每天水份的攝取量、三高用藥按時服藥,不隨意停藥或自行減藥、避免不當服用傷腎的「消炎類」止痛藥......等養成生活好習慣。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健康「粽點」巴掌大


「每個人都隨身攜帶一把營養尺——自己的手掌!」林惠敏營養師以實作教學方式,教導腎友如何透過「手掌長度」評估每日所需的熱量與蛋白質攝取量,並現場提供一份實用評估表,讓病友自行計算BMI與每日蛋白質攝取需求,進而學會怎麼「吃對食物」。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林惠敏營養師強調,若自身的體重過輕或過重,應以理想體重計算營養需求,以避免腎臟負擔。第三期以上腎病患者,每公斤體重蛋白質攝取應控制在0.8克;衰弱長者或癌症患者則建議每公斤1克。


在選擇蛋白質的時候,也建議優先攝取植物性蛋白,如傳統豆腐、毛豆、無糖豆漿等,不僅能降低腎臟血流壓力,還能減少尿毒素生成,是健康飲食的好選擇。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過去的營養衛教偏重於知識傳授,這次活動則強調「自我理解與實作」。林惠敏說,當病友能清楚掌握自身的營養需求,便能在日常選擇如粽子等應景食物時,期盼每位腎友都能「腎粽其事」,做出適合自己的判斷,吃得對吃得好,自己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82歲的鄭小姐患有家族遺傳性糖尿病,腎功能已接近洗腎邊緣,這次參加營養衛教活動收穫良多,不僅仔細做筆記,還特地拍照記錄,準備帶回家反覆閱讀,深感高齡更需謹慎控管飲食。對於內科部主任徐邦治多年來的細心照護,鄭小姐很感謝之外,也表示回家後,她也會與先生互相叮嚀,並依循營養師與腎臟科醫師的建議,調整飲食,以護腎為先、維持身體健康。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撰文/江家瑜;攝影/江家瑜、花蓮慈濟醫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