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以科技助力公益丨 紅龍果創新加值華麗轉身

攝)
【警政時報 黃溎芬/新竹報導】
工研院響應永續農業、惜食風潮與農產品加值再利用趨勢,攜手國內保健業者大漢酵素、彰化縣樂林食物銀行慈善會,協助紅龍果種植面積最大的彰化二林,透過超音波萃取技術加上發酵製程,有效將紅龍果營養素小分子化,完整保留營養,讓紅龍果華麗轉身為高機能性營養補充食品,為小農開啟市場新商機,也為公益盡心力。

工研院顧問林定三表示,臺灣農產品的品質全世界有目共睹,其中全臺灣紅龍果種植面積超過2,000公頃,年產值27億元,也外銷至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彰化二林鎮紅龍果占全臺產量約四分之一,為了讓消費者享受更多元的產品口感,又可協助農民提升產品價值,工研院透過科技力量,攜手大漢酵素協助彰化樂林食物銀行,進行紅龍果晶凍飲品開發,成功提升農產品競爭潛力,也透過公益義賣活動,為農民找到新出路新商機。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表示,紅龍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多酚類、類黃酮及青花素等植化素,營養價值高且具有抗氧化作用,此次創新加值商品經過超音波破壁萃取專利技術,在低溫環境下提取植化素萃取液,搭配大漢酵素公司MFS®發酵製程與專利Sarcozyme®發酵液,透過初萃、精萃兩道程序,在易氧化蔬果的製程中,完整保留了營養素,且相較傳統萃取方法,本技術使用了更少的材料與能源,萃取效率也更好。

彰化縣樂林食物銀行慈善會理事長洪毓雯表示,在服務弱勢家庭及獨居長輩時,發現普遍存在營養不足的問題,也觀察到當農產品過剩時,如何銷售成為農民一大挑戰。此次合作計畫,以工研院技術採用二林當地新鮮但賣相不佳的紅龍果,開發出高營養價值產品,不僅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結合公益、環保與永續發展的多重效益,相信將成為地方創生與環境永續的典範,讓二林紅龍果走向全新的發展格局。
最新生活新聞
-
-
重要民俗「學甲上白礁」登場 全台宮廟陣頭雲集
(36 分鐘前) -
國道午後北向多處塞車 恐到深夜才紓解
(38 分鐘前) -
高市救護車出勤遭女子開走 雄警查緝到案
(42 分鐘前) -
竹圍福海宮慶輔信王公聖誕 蘇俊賓體驗百年歷史飛輦轎
(4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