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驗結合AI驗配雙重把關!醫師:數位輔助近視控制更精確

記者陳金金 / 台北報導
近視防控邁向智慧化時代!根據國際近視研究學會資料指出,全球近視人口約占三成,而台灣青少年(18歲以下)近視盛行率高達87.2%,位居全球前列。除了傳統眼鏡與低濃度散瞳劑,角膜塑型鏡片已成為許多家長控制孩子近視進展的重要工具。隨著科技進步,「數位驗配」逐漸成為新的臨床趨勢,透過AI與大數據輔助,讓驗配更快速、更精準。
Eyeplus聚英光與自然眼科桃園院院長梁智凱醫師,擁有近超過二十年學童近視控制經驗。他指出,傳統角膜塑型鏡片需仰賴驗光與醫師試戴評估,多次回診調整鏡片參數,歷程繁瑣且耗時。但數位驗配結合角膜地形圖掃描、AI演算技術與雲端資料庫,能在短時間內模擬鏡片配戴狀況,提供個人化鏡片設計,大幅縮短從檢查到取片的時間。
「這就像自動駕駛一樣,背後靠的是龐大的演算法,但仍需要專業駕駛員掌控方向,才能兼顧效率與安全。數位驗配也一樣,有臨床經驗的醫師結合AI工具,才能達到最佳控制效果。」梁醫師比喻道。
他進一步說明,適合數位驗配的對象多為近視在500至600度以下、散光150度內、角膜型態單純者,建議年齡從小學高年級至國中階段為佳。若患者角膜特殊、近視度數過高、或有睡眠習慣不佳等狀況,仍建議採用傳統方式,透過試戴與醫師經驗判斷,才能量身訂製最適合的鏡片設計。
與傳統驗配需耗時2至3週相比,數位驗配流程可在約一週內完成,檢查流程僅需約半小時,不僅節省時間與回診次數,也有助於降低醫療成本、提升醫療院所效率。隨著AI持續優化,未來可望進一步整合更多角膜特徵與追蹤數據,提供個別化的近視控制解決方案。
梁醫師最後指出:「數位驗配不是取代醫師,而是放大醫師價值。當AI演算與臨床經驗結合,我們將更有機會為孩子打造既舒適又有效的近視控制途徑。」
最新生活新聞
-
-
日本黃金週將展開 台灣為人氣海外旅行第1目的地
(18 分鐘前) -
東北季風+華南雨區東移 迎風面留意局部大雨
(31 分鐘前) -
藝遊意—高月員西畫個展 南區國稅局展出
(32 分鐘前) -
2025港人臺適生活講座」全台開跑!持續走訪關懷協助在台港人安心生活
(3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