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衛生局推4+2招小撇步 聰明預防大腸癌

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現代人外食頻繁,蔬菜水果及全穀類攝取量普遍不足,容易造成排便不順、腸道蠕動減緩,長期下來增加罹患大腸癌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嘉義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推出「4+2招聰明預防大腸癌」飲食原則,呼籲民眾多喝水,以全穀、蔬果與堅果取代加工食品,為自己與家人打造健康守護網。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目前國人無論男女其每日的纖維攝取量為13-18公克,不足建議量25-30公克的一半;膳食纖維主要來自於植物性食物,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水溶性纖維能促進腸道益生菌生長、軟化糞便,維持腸道環境健康,常見食材有水果類、木耳、秋葵等;非水溶性纖維則能加速腸道蠕動、幫助排出廢物,減少毒素累積與便秘問題,常見食材包括全榖雜糧類(糙米、燕麥、地瓜、南瓜、玉米、紅豆)及蔬菜類(蘆筍、空心菜、竹筍)等,建議日常飲食中多元搭配,才能有效補足膳食纖維需求。
嘉義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孫薇鈞提供4招飲食原則:(一)「選全榖雜糧」,選擇紅豆、地瓜、糙米、玉米等全穀雜糧類,取代白飯、白麵及白吐司,增加膳食纖維量;(二)「每餐一碗蔬菜」,搭配多種類與顏色,能攝取更多植化素,提升抗氧化力;(三)「水果每餐一拳頭」,選當季在地水果最營養;(四)「每日堅果一湯匙」,如帶皮花生、杏仁等,每天一湯匙,不僅補充纖維,也提供對心血管有益的好油脂;此外,每天加上足量的水分(成人約每公斤30-35c.c)與規律運動量,才能有效促進腸道健康。
衛生局長趙紋華表示,「防癌從日常開始」,建議民眾每天至少攝取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並搭配足夠的水分與規律運動才會加速代謝、減少便秘的風險。同時也提醒,飲食上要避免過度依賴加工食品,烹調方式可多採清蒸、燙煮、涼拌,減少油鹽調味,才能真正達到均衡飲食與腸道保健的效果。
有腎臟疾病的民眾,水分攝取量建議依照醫師指示補充。如有相關營養諮詢問題,歡迎電詢嘉義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0800-600786。
推薦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
高雄消防局杉林分隊舉辦防火教育 新庄國小師生互動學習
(35 分鐘前) -
電信三雄10日下午4時 進行災防訊息測試
(40 分鐘前) -
召開公債自治條例說明會 基市:目前無發債計畫
(49 分鐘前) -
立百病毒列重點監視 疾管署評估在台感染風險低
(5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