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3 | 勁報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秉持推動地方文化與文學交流之理念,金門睿友文學館攜手國立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於近日共同舉辦具有學術深度及社會影響力活動;此次活動融合金門地方特色,貫徹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核心精神,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括SDG4「優質教育」、SDG10「減少不平等」、SDG11「永續城鄉」、SDG17「多元夥伴關係」;活動不僅促進學生與地方居民之間文化互動,深化學術與地方合作實踐。




侯建州教授執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越讀「金門」:以「金門」為關鍵的華語語系現代文學在地跨界展演,透過課堂內外整合,推動地方文學教學及跨領域展演活動,並以此提升學生對金門在地文化認識與參與;此活動亦展現文學對地方社會重要影響力,為具體落實此理念並深化與地方連結,金門睿友文學館舉辦文化走讀活動,作家陳長慶帶領與會者踏查在地文史,深入感受地方文化與文學交織脈絡;當日分為2個場次,兼具實地走讀與學術對話。




上午場次於9:00至12:00舉行,主題為《碧山走讀—從睿友文學館開始》,由陳長慶館長主講,侯建州教授主持;首先參觀是《碧山詩碑》,其正面為黃春明題字〈阮的家鄉是碧山〉,背面則刻有陳長慶詩作;陳館長於現場細緻解析詩文意涵,引導感受文字所承載濃厚鄉土情懷;與會者走訪陳清吉洋樓、陳氏大小宗祠及昭靈宮,透過建築遺跡與宗廟場域實地踏查,認識聚落僑鄉發展、宗族脈絡與信仰文化。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下午場次於14:00至16:30舉行,主題為《不只是選本-〈金門文學讀本〉的地方性》,特別邀請金門睿友文學館第三季展覽策展人暨《金門現代文學讀本》編者暨作者,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石曉楓擔任主講人,由陳長慶館長主持,侯建州教授與談;講座聚焦討論《金門文學讀本》地方性與學術價值,並以「不只是選本」為題,深入探究文學作品與地方文化之間互動關係,激發了與會者對金門文學意義進一步思考。




石曉楓教授生動精彩地演繹「選本」種種考量,也極具啟發性以實例引導與會者進入取捨斟酌情境。侯建州教授在講座對談過程中提出:「金大華文系的學生的文學創作,也可以是金門文學一部分」。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此一見解獲得石曉楓教授充分肯定,也引發在場與會者深刻省思與共鳴,進一步凸顯金門在地文學與學術實踐之間緊密連結;本次活動以推廣金門文學為宗旨,聚焦於《金門文學讀本》內容與編纂歷程;該讀本收錄眾多與金門地區緊密相關作家作品,對於金門文學研究而言,無疑是極具價值文本資源。




講座期間,與會者與石曉楓教授展開積極對話,針對讀本中選文標準、主題取向,及文本在金門文學發展脈絡中定位進行深度探討;石曉楓教授亦分享其在選本過程中所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在文本取捨時所經歷掙扎與思索。




這場豐富對談並未止於教授學者之間交流,更延伸至與會者之中,激發更多思辨碰撞,與石曉楓教授展開熱烈討論;其中,麥勻瑄、吳則燁、郭沛彤、陳采玟、劉子逸、錢垣安都提出深刻又細膩問題,讓石曉楓老師倍感驚喜,並針對同學們問題逐一細緻回應。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石曉楓教授演講指出:「這本書完成,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此一說法點出《金門文學讀本》不僅是文學紀錄集結,更象徵著後續學術對話與研究工作開展,成為推動金門文學向前邁進重要契機。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睿友文學館×金大華文系共塑文學實踐場域!從《金門文學讀本》看在地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