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進口萊豬未超標 食藥署:不會主動公布業者與流向

近期食藥署首度檢出一批澳洲進口豬腳,含有萊克多巴胺0.001ppm(百萬分之一濃度),雖符合規定數值,仍引起民眾恐慌。對此,食藥署長姜至剛今天(5日)舉行記者會說明,強調一切以食安為優先考量,並表示依保護原則,對合格業者不會提高查驗抽批比例,也不會公布流向,但會緊盯「不合格同學」。
根據食藥署統計,110年1月1日至114年4月30日,邊境報驗豬肉及豬雜碎共計2萬5466批,其中檢出萊克多巴胺計1批,但超標不合格為0。姜至剛表示,該批豬腳殘留萊劑在容許值內,未出現不合格品項,且同時間針對市售進口與國產豬肉產品抽驗1萬8501件,結果都合格。
姜至剛指出,管制政策以食安優先為前提,經過科學分析原則、膳食風險評估,並參考國際作法、訂出容許值。他強調,這個標準每日吃、一輩子吃都不會超標。同時政府也落實邊境查驗與市場稽查,此次澳洲豬腳檢出萊劑0.001ppm,在標準值0.01ppm之內,且還相差10倍,符合標準予以放行。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則說明,目前食藥署針對進口豬肉的邊境查驗採取一般抽批,以2%至10%的比例檢驗,若檢驗不合格會再提高抽批比例。
至於民眾擔心吃到萊豬,希望能公布業者及流向,姜至剛則表示,食藥署最重要的工作是在邊境查驗擋下不合格產品,因此要緊盯的是不合格的同學,強調「合格的同學為什麼要盯著他?」他指出政府需依法行政,根據保護原則,不會主動公布業者和產地流向,同時尊重市場與廠商機制。
不過,此次進口業者品田公司已致歉,並表示不會販售這批肉品。對此,姜至剛回應,此是合格標準的產品,但仍尊重業者行為。對於食藥署被質疑是否打電話給業者勸說,姜至剛說「若有打電話就直接蓋牌了」,怎麼還會公布?
至於外界擔憂產品標示不實恐仍造成民眾吃下萊豬,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自2021年至今年3月,食藥署專案查核豬肉及其可食部位標示約30萬件,查獲111件不合格,共裁處352萬元。(責任編輯:殷偵維)
(延伸閱讀:「萊豬」來了!首批澳洲進口冷凍豬腳抵台 食藥署:符合標準值)
最新生活新聞
-
從家庭主婦變身美甲師 新住民參加桃竹苗分署職訓靠「指上功夫」創業有成
(24 分鐘前) -
雲林榮服處扎根在地照顧榮民 穩健推進6大服務核心
(29 分鐘前) -
桃竹苗分署職訓助攻有成 新住民從家庭主婦華麗轉身變成專業美甲師
(32 分鐘前) -
名間鄉子弟陳銘真回饋鄉里 捐贈特製型輪椅傳遞大愛
(37 分鐘前) -
臺東榮服處分區座談結合地區社福資源 宣導榮民權益服務
(3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