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狗其實超像?解析這「7 個」共同行為背後的心理小秘密 !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許多飼主家中同時養貓又養狗,常發現牠們雖然性格差異明顯,卻有許多驚人相似的行為。無論是搶主人注意、蹭人撒嬌,還是奇特的睡姿,其實都藏著共同的心理動機。
1. 蹭人行為:標記與連結的象徵
無論是貓咪用頭、狗狗用身體蹭人,這都是牠們在留下氣味訊號的方式。對牠們而言,飼主是重要的「家族成員」,蹭人不只是表達親近,也是在宣示「你是我的」。這種行為反映牠們強烈的情感歸屬感。
2. 轉圈圈再坐下:尋找安全與舒適
貓咪與狗狗在休息前常會原地轉幾圈,這是牠們從野生祖先遺留下來的習性。透過轉圈,牠們能確認周圍環境安全、地面柔軟,並讓身體找到最放鬆的姿勢。這是一種生理本能,也帶有心理安定的作用。

3. 打哈欠傳染:情緒共鳴的表現
許多飼主會發現,當自己打哈欠時,狗狗或貓咪也會跟著打。這被認為與情緒感染有關,顯示牠們能感受到人類的放鬆情緒。尤其對與主人感情親密的毛孩,這樣的「同步行為」更常出現。
4. 搶注意力:渴望互動的訊號
不論是狗狗用爪子拍人、貓咪坐在鍵盤上,這些舉動其實都在說「看我!」。牠們透過引起注意來獲得互動,若飼主忽略太久,甚至會出現破壞物品或叫聲變大的行為。這是一種情感需求的表達,而非單純的搗蛋。
5. 喜歡紙箱與狹小空間:尋找安全感
貓咪愛鑽紙箱,狗狗喜歡窩在桌下,這種行為都源自牠們尋求安全的本能。封閉空間能讓牠們感覺受到保護,能安心觀察外界、減少焦慮。若家中毛孩常尋找角落藏身,飼主可適度提供安靜、安全的小空間。
6. 望著主人入睡:信任的象徵
當貓或狗願意在主人身邊閉上眼睛,表示牠們對飼主充滿信任。在動物世界中,閉眼意味著放下戒備,因此這樣的舉動其實是牠們最深層的情感表達之一。

7. 偷咬物品或玩具:釋放壓力的方式
貓咪啃玩具、狗狗咬拖鞋,看似惡作劇,其實是牠們在舒緩壓力或無聊感。這類行為能幫助牠們釋放情緒,保持心理平衡。飼主可提供安全的咬咬玩具,讓牠們轉移注意力,避免破壞行為發生。
貓與狗雖然天性不同,但在情緒表達與行為習慣上卻有驚人的共通點。牠們都渴望安全感、關注與情感連結。飼主若能理解這些細微的心理訊號,不僅能更精準地照顧毛孩,也能讓彼此關係更加親密、信任。
這篇文章 貓狗其實超像?解析這「7 個」共同行為背後的心理小秘密 ! 最早出現於 火報。
最新寵物新聞
-
-
養狗狗沒想像中簡單 ! 這5件事讓飼主大喊「早知道就好了」
(9 小時前) -
中國控美國網路攻擊國家「授時中心」威脅通訊與金融安全
(10 小時前) -
寵物飲食的「五大誤區」!這些陷阱必須加倍注意
(1 天前) -
想要更了解狗狗嗎?這五個「冷知識」讓你成為專業達人!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