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4° )
氣象
2023-11-03 | 中央社

專家:潛艦助反制中國封鎖 台美日形成共同嚇阻戰力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軍艦(Narwhal)」9月底亮相,受到國際矚目。美國軍事專家指出,潛艦戰時存活率高,能提升制海權並掩護馳援友軍,將配載的魚雷和飛彈具威力,在台海衝突中有關鍵作用;但潛艦並非毫無弱點,台灣也不應偏廢其他防衛能力。

潛艦有助反制中共鎖台掩護馳援友軍

美國退役海軍陸戰隊上校坎西恩(Mark Cancian)告訴中央社記者,相對中國近年軍力擴張,台灣的傳統軍力結構更形脆弱,水面船艦難擋飛彈攻擊。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學者何理凱(Eric Heginbotham)說,潛艦的破壞力與不易偵獲的特性能使敵軍心生恐懼,發揮嚇阻作用。

以台灣的拉法葉級巡防艦為例,何理凱說,此類船艦昂貴,且在戰場存活率極低,有可能「一秒就火燒鐵殼,根本連發動攻擊的機會都沒有」。

他說,1982年福克蘭戰爭時,阿根廷用飛彈擊沉多艘英軍船艦,英軍為避免更多船艦遭阿軍一艘老舊潛艦攻擊,空投大量聲納浮標,卻將鯨魚誤判為潛艦,浪費許多枚魚雷,可見當時英軍多怕潛艦。

何理凱指出,即使中共軍艦封鎖台灣,潛艦也能派上用場,有別於岸置飛彈,潛艦可以直接從水面下擊沉敵艦。

美國空軍退役中校吉耐獅(Guermantes Lailari)也強調潛艦反制共軍對台封鎖的能力,以確保進出台灣的水路暢通;非戰時,潛艦可執行情報偵蒐,監控共軍在台灣周遭水域的船艦、海上民兵及潛艦動態。

對於如何運用潛艦,擔任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的坎西恩說,最有效的方式是部署於台灣海峽,打擊中國攻台的兩棲登陸艦隊;但他提醒,台海水深淺,且中國反潛作戰能力強大,台灣潛艦風險較高。

台美日潛艦需劃分責任區 形成共同嚇阻戰力

吉耐獅說,一旦兩岸開戰,台海南北向海運都將受阻,中國為避免貿易和經濟受到重挫,一定會設法速戰速決;台灣和美、日等安全利益受威脅的友軍,便可派潛艦阻斷中國的海上交通及軍用物資補給,迫使北京讓步。

他說,台灣可派潛艦守在台灣海峽的南北端,而日軍潛艦和具備反潛作戰能力的船艦,則可固守宮古海峽、與那國島和釣魚台,如此便能完全阻斷共艦進入太平洋的通道,為馳援的美軍船艦提供掩護。

「試想,如果中共試圖封鎖台灣,結果反而是中國自己被封鎖,那是多麼諷刺啊!」現為政治大學訪問學人的吉耐獅說。

何理凱認為,美日台三方的潛艦在戰時可相互合作,形成共同嚇阻戰力,但非戰時即必須進行共同演訓,劃分責任區。

他說,戰時情勢緊張,潛艦間不可能相互通訊,一艘潛艦若發現另艘潛艦,就會先開火將對方擊沉。美日台須劃分責任區,及進出使用的獨立航道,確保友軍潛艦不會碰頭,如此發現另艘潛艦時,即可毫無懸念地攻擊。

談及海鯤軍艦的火力,何理凱說,海鯤艦預計搭載美軍現役的MK-48 Mod 6 AT重型魚雷和UGM-8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且應會以魚雷為主力。

他表示,台海衝突時,台灣潛艦可埋伏於中國沿岸港口外,以魚雷擊沉準備載部隊出海的共軍運輸艦,重挫敵方士氣;MK-48魚雷平均射程達40公里,且不易暴露攻擊者位置,敵軍中彈後須在方圓40公里內搜尋攻擊者,或從船舷的中彈側推算魚雷發射方位,潛艦便能趁機遠離,以迴避敵軍追擊。

當然,潛艦並非毫無弱點。

台灣須建造潛艦掩體 柴電續航力是隱憂

何理凱說,台灣的當務之急是建造堅固的「潛艦掩體」(submarine pen),或將潛艦停放在與水域相通連的洞窟基地,以提高潛艦在母港的存活率,確保海鯤軍艦不會在待命或回基地加油時,輕易被共軍摧毀。

1980年代末期,台灣委託荷蘭打造的劍龍級潛艦服役後,曾計畫在花蓮壽豐鄉興建洞窟式潛艦基地,因居民不滿土地徵收價格,以及後續荷蘭因中國施壓,否決台灣追加的6艘柴電潛艦採購案,導致計畫胎死腹中。

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表示,國軍現有潛艦停放在海軍左營基地。

海鯤軍艦是柴電動力潛艦,續航力有限。何理凱說,以俄製基洛級(Kilo class)柴電潛艦為例,時速2節可行駛約170小時,極速22節僅能行駛約1小時,電力耗盡前須至近水面處抽取空氣充電,不利躲避敵方。

何理凱並指出,當今潛艦最大的威脅就是反潛直升機,尤其是搭載聲納浮標和艉跡自導(wake homing)魚雷的艦載直升機,這型魚雷能利用聲納偵測潛艦艉跡中的微小氣泡,並主動鎖定目標。

台灣花7年自製首艘潛艦讓外界驚艷,但潛艦造價高,在母港可能受飛彈攻擊,在水底也並非安全無虞。專家提醒,台灣勿輕忽其他軍力。

潛艦成本效益低於飛彈防衛力量應全面強化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外交政策研究主任歐漢龍(Mark O’Hanlon)認為,潛艦對台灣國防雖有幫助,但效果有限。

歐漢龍指出,潛艦的主要用途是搜尋敵方潛艦,共軍有數十艘潛艦,台灣也須數十艘潛艦才能有效發現、監控,甚至摧毀共軍潛艦;由於共軍資訊不透明,目前各界對於共軍潛艦數量的推估,大多是介於56艘到66艘之間。

他表示,台灣若把潛艦國造的經費用於強化其他防衛能力,例如具反潛作戰能力的水面艦艇、布雷艇、岸置飛彈、陸上部雷系統,或添購對抗中國封鎖台灣的關鍵物資,效果也不會比潛艦差,甚至會更好。

歐漢龍指出,台灣要威脅共軍的水面艦艇,不一定要靠潛艦,搭載反艦飛彈的直升機也能達到這個目的,台灣的國防經費有更好的運用方式。

何理凱說,台灣能在短時間內建造潛艦,「我很意外,真的蠻了不起的」,從整體建軍角度是「很棒的決定」。

不過何理凱也說,飛彈造價遠比潛艦低,能擊沉的敵艦數量卻比潛艦多。如果是他分配台灣的軍事預算,應該會把海軍一半的預算,拿去買岸置反艦飛彈和防空飛彈,「岸置飛彈先買好買滿,再去想潛艦」。

吉耐獅則持不同看法指出,中共可能集中火力摧毀台灣的飛彈發射載台,包括作為載台的機艦,讓台灣沒有機會攻擊;相較之下,潛艦不易被偵獲,擊沉敵艦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吉耐獅進一步說,如果共軍登陸台灣,代表台灣的岸置飛彈系統大概也已被摧毀殆盡,潛艦卻能繼續從水面下攻擊敵艦,進而切斷共軍登陸部隊的海路補給,台灣必須具備「重層嚇阻」的能力,使共軍不易攻克台灣。

根據規劃,海鯤軍艦預計2025年服役,2027年再完成一艘國造潛艦,長期則希望有8艘國造潛艦,加上現有2艘劍龍級潛艦,共10艘。

共軍9月11至15日間,曾在台灣周邊海域部署十多艘軍艦、最高單日達20艘。面對這種規模的威脅,吉耐獅說,台灣如有海鯤軍艦和一艘同級艦,應足以給予敵艦迎頭痛擊。

他說,中科院「慧龍專案」水下多用途無人載具原型艦年底將完工,這類迷你潛艦配有魚雷管,可獨立或搭配潛艦執行任務,量產後台灣的潛艦戰力可望追趕上日本和韓國,進入20艘以上的級別。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