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8° )
氣象
2024-09-06 | 中央社

拜登提協防台灣 葛來儀:賀錦麗可能回歸戰略模糊

美國將在11月大選,白宮由誰當家影響全球。華府兩岸專家葛來儀今天表示,拜登不排除動武保台,賀錦麗未必跟進,可能回歸戰略模糊路線。川普較難預測,可能與北京討價還價並公開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預算。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GMF網站刊文指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對台政策可能效仿拜登,對台增加軍售及在強化政治、經濟及安全關係之際,遵循美國一中政策。

葛來儀說,但賀錦麗可能不會同意拜登的一貫立場,也就是如果中國侵台,美國將出兵保衛台灣。她可能會選擇回歸更傳統的戰略模糊政策。賀錦麗政府將優先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並像拜登政府一樣,鼓勵美國盟友協助強化嚇阻。

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的台灣政策較難預測。葛來儀分析,他可能會忍不住與北京討價還價,以中國在貿易上讓步,換取美國限制與台灣安全合作。不過,川普政府中的對中鷹派及國會同情台灣的共和黨議員可能會反對這樣的協議。

專文分析,賀錦麗政府可能持續低調敦促台灣採取更多措施強化國防;川普團隊則可能會更公開地傳達這一訊息,將台灣國防預算及政策與美國軍事援助掛鉤。

美中關係方面,葛來儀指出,無論大選後誰入主白宮,隨著兩強軍事、科技、經濟、政治及意識形態競爭加劇,雙邊關係可能持續緊張。

共和黨及民主黨罕見達成共識,認為中國對美國的重大利益構成威脅。 2023年,美國國會議員提出616項涉中立法。

美國大眾也對中國抱持懷疑態度。華府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5月公布的民調顯示,有81%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其中43%的人對中國持非常負面看法。

打選戰的過程中,川普強調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帶來的風險,他的副手范斯(J.D. Vance)進一步稱中國為美國最大的威脅。

而賀錦麗自從參選以來,幾乎沒有就相關議題發表任何言論。她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演說中只提一次中國,當時她承諾將確保「美國而非中國,將贏得21世紀的競爭」。

葛來儀表示,11月大選的結果可能不會改變美中關係發展方向,但兩位主要候選人政策的潛在差異會影響美國盟友。

貿易可能會再次成為川普第二任期的焦點,但與第一任期相比,川普將更重視與中國脫鉤,在與北京達成協議的談判方面,則將投入較少的精力。

川普已承諾採取更多貿易壁壘來「結束對中依賴」,包括對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60%的關稅,並撤銷最惠國待遇。他也提出4年計畫,逐步停止從中國進口電子產品、鋼鐵及藥品等必需品。

川普也矢言祭出規定,嚴格要求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及中國對美投資必須符合美國利益。

葛來儀說,在拜登對中國「投資、結盟及競爭」策略的基礎上,賀錦麗政府可能會繼續推動針對性的去風險措施。相關作為包括管制出口,以限制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及提出刺激國內戰略產業成長的政策。

賀錦麗力挺「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未來可能會支持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提出的第二部晶片法案,以確保美國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不敗地位。

賀錦麗批評川普的關稅計畫是對中產階級家庭徵稅。她的發言人稱,賀錦麗將採用「有針對性的戰略關稅來支持美國勞工,強化(美國)經濟,並追究對手的責任」。

此外,專文指出,鑑於賀錦麗及副手華茲(Tim Walz)在國會任職期間,審查及批評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賀錦麗如果執政,中國在香港、新疆和西藏的侵犯人權行為可能會受到比近年來更多的關注。

但這個議題不太可能成為優先政策,部分原因是人們普遍認為美國對中國內部政策幾乎沒有影響力。川普則將持續稱讚獨裁統治者,少提人權。

整體而言,葛來儀說,如果賀錦麗勝選,預計對中政策將保持明顯連續性。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就告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賀錦麗與拜登一樣,認為應該負責任地管理與中國的競爭,以避免演變為衝突或對抗。

蘇利文也表示,賀錦麗同意維持高層級、開放的溝通管道必要性。在氣候變遷等美中利益匯集的領域,賀錦麗將支持美中繼續合作。

葛來儀寫道,賀錦麗認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美國對中國採取單邊做法不太可能有效維護共同利益,因此賀錦麗將持續與美國在歐洲及印太區域的盟友合作。

川普對中國的態度可能更難以預測及不穩定。雖然一些內閣成員或許支持在對中政策上與盟友保持更趨近的立場,但川普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說時表示,「所謂的盟友」多年來一直在佔美國便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