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 中央社
台灣參加歐銀倫敦年會 貢獻國際備受肯定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13至15日在倫敦總部舉行年會,駐英國代表姚金祥不僅在會議上與英、美、日、歐盟等主要的捐助國及多邊組織官方代表同台發言,更在歐銀的貿易促進計畫論壇與歐銀總裁芮諾-巴索(Odile Renaud-Basso)一同致歡迎詞,凸顯各界對台灣貢獻國際的重視。
姚金祥在年會期間以政府名義宣布,外交部每年持續挹注「台灣-歐銀技術合作基金」(TaiwanBusiness-EBRD Technical Cooperation Fund)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2000萬元),受政府支持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則增加投入3500萬美元融資於歐銀「氣候高影響力夥伴特別基金」(HIPCA)。
歐銀副總裁柏曼(Mark Bowman)14日分別與姚金祥、國合會秘書長黃玉霖舉行簽約儀式。
台灣與理念相近夥伴加強合作 貢獻受肯定
今年是繼2016年後,歐銀再度於倫敦總部舉行年會,主題為「擴大視野、持續優勢」。台灣方面除了政府相關單位代表,也有企業和金融界人士參加。在會場,台灣屢獲肯定為EBRD的「重要策略夥伴」、「多年可靠友人」。
在13日登場的捐助國閉門會議,姚金祥座位左右兩邊分別為瑞士及土耳其、英國、美國代表。
姚金祥致詞提到,台灣長期與歐銀合作,積極支持歐銀在世界各地推動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網路安全,並堅定支持烏克蘭的重建與社會經濟韌性,迄今已投入逾800萬歐元(約新台幣2億7000萬元)參與歐銀援烏相關計畫,領域涵蓋網路安全、人力發展、物流後勤、新創育成、保險市場。
中東歐一向是歐銀重點投資區域,戰火未熄的烏克蘭更是重中之重,不受國際情勢近幾個月的波動衝擊。姚金祥指出,台灣投資中東歐國家、促進當地產業的永續成長與創新,同時也期待隨著歐銀拓展業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SA)貢獻台灣在中小企業發展、貿易融資等領域的專業。
姚金祥會後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參與歐銀讓台灣可靈活運用國際間的「多邊」和「雙邊」機制,讓「多邊」和「雙邊」機制相輔相成。
歐銀是多邊金融組織,而藉由參與歐銀的技術合作、融資等計畫,台灣能更有效拓展與烏克蘭及其他中東歐國家,以及土耳其與中亞、高加索和非洲地區國家的雙邊關係。不僅如此,台灣持續參與國際發展合作且有成效,也受英、美等理念相近國家肯定。姚金祥說,他預期台灣未來可憑藉自身在數位科技、資訊安全等領域的優勢,在歐銀有更大發揮。
黃玉霖則是在13日的歐銀TFP晚宴致詞表示,台灣在全球貿易和供應鏈扮演要角,且充分了解貿易活動在推進經濟成長、消弭貧窮可發揮的關鍵力量。儘管有地緣政治變動帶來的挑戰,透過與歐銀等國際夥伴合作,台灣仍可為全球各地區的繁榮穩定、以及維持國際貿易的活絡作出貢獻。
歐銀講求投資成效台灣憑實力參與國際市場和發展合作
各國派駐歐銀或受命出席歐銀會議的代表,往往是各國政府官員或央行領導層。另一方面,雖然肩負國際發展任務,歐銀本質上仍是講求投資實績的商業銀行,因此有必要秉持客觀、專業、務實的行事原則。這些因素有利台灣憑藉實力,避免不合理的政治干擾,與各國官方代表平等互動。
歐銀成立於1991年,歷史背景為蘇聯解體,前華沙公約組織成員國紛試圖擺脫共產集權體制。歐銀透過提供融資擔保、放款、專業諮詢與技術支援等方式,鼓勵中東歐、中亞、高加索、巴爾幹地區國家邁向市場經濟和自由民主政治,並推動法規和政策改革。
由於發展中國家往往面臨信用等級和資本不足、投資人對潛在風險卻步等難題,由歐銀出面提供擔保、融資、政治支持及違約善後協助等機制,有助分擔風險,提升各國企業及其他國內外資金進場投資的意願。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廣自由開放經濟,歐銀主要投資私部門,運用技術合作和金融輔助等工具,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市場,而非僅挹注大型基礎建設。
隨著歐銀放眼中東歐以外國家,歐銀的會員(即股東)也擴展至如今多達77個,涵蓋來自歐、美、亞、非、大洋洲的75國,以及歐洲聯盟(EU)、歐洲投資銀行(EIB)這兩個多邊組織。
歐銀原本在38個國家設有營運據點,在當地落實各項計畫,但在俄羅斯2014年非法兼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Crimea)、2022年全面侵略烏克蘭後,歐銀已停止投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並關閉在這兩國的辦公室。
台灣自1991年歐銀成立之初即與歐銀建立合作關係。儘管受限於不是國際貨幣基金(IMF)會員,因此還未能成為歐銀會員,但台灣與歐銀及歐銀各營運據點國的合作持續深化,且多年來是歐銀貿易促進計畫(TFP)主要支持者。
台灣官方透過捐助,參與歐銀的計畫設計和可行性評估,並支援歐銀向營運國或放款對象提供專業知識與技術協助。台灣另也透過國合會參與歐銀的共同融資案。台灣企業則可藉由參與相關國家的公開招標案、企業媒合等,拓展事業版圖。自1991年以來,透過捐助與融資,台灣已參與超過400項歐銀計畫。
姚金祥在年會期間以政府名義宣布,外交部每年持續挹注「台灣-歐銀技術合作基金」(TaiwanBusiness-EBRD Technical Cooperation Fund)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2000萬元),受政府支持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則增加投入3500萬美元融資於歐銀「氣候高影響力夥伴特別基金」(HIPCA)。
歐銀副總裁柏曼(Mark Bowman)14日分別與姚金祥、國合會秘書長黃玉霖舉行簽約儀式。
台灣與理念相近夥伴加強合作 貢獻受肯定
今年是繼2016年後,歐銀再度於倫敦總部舉行年會,主題為「擴大視野、持續優勢」。台灣方面除了政府相關單位代表,也有企業和金融界人士參加。在會場,台灣屢獲肯定為EBRD的「重要策略夥伴」、「多年可靠友人」。
在13日登場的捐助國閉門會議,姚金祥座位左右兩邊分別為瑞士及土耳其、英國、美國代表。
姚金祥致詞提到,台灣長期與歐銀合作,積極支持歐銀在世界各地推動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網路安全,並堅定支持烏克蘭的重建與社會經濟韌性,迄今已投入逾800萬歐元(約新台幣2億7000萬元)參與歐銀援烏相關計畫,領域涵蓋網路安全、人力發展、物流後勤、新創育成、保險市場。
中東歐一向是歐銀重點投資區域,戰火未熄的烏克蘭更是重中之重,不受國際情勢近幾個月的波動衝擊。姚金祥指出,台灣投資中東歐國家、促進當地產業的永續成長與創新,同時也期待隨著歐銀拓展業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SA)貢獻台灣在中小企業發展、貿易融資等領域的專業。
姚金祥會後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參與歐銀讓台灣可靈活運用國際間的「多邊」和「雙邊」機制,讓「多邊」和「雙邊」機制相輔相成。
歐銀是多邊金融組織,而藉由參與歐銀的技術合作、融資等計畫,台灣能更有效拓展與烏克蘭及其他中東歐國家,以及土耳其與中亞、高加索和非洲地區國家的雙邊關係。不僅如此,台灣持續參與國際發展合作且有成效,也受英、美等理念相近國家肯定。姚金祥說,他預期台灣未來可憑藉自身在數位科技、資訊安全等領域的優勢,在歐銀有更大發揮。
黃玉霖則是在13日的歐銀TFP晚宴致詞表示,台灣在全球貿易和供應鏈扮演要角,且充分了解貿易活動在推進經濟成長、消弭貧窮可發揮的關鍵力量。儘管有地緣政治變動帶來的挑戰,透過與歐銀等國際夥伴合作,台灣仍可為全球各地區的繁榮穩定、以及維持國際貿易的活絡作出貢獻。
歐銀講求投資成效台灣憑實力參與國際市場和發展合作
各國派駐歐銀或受命出席歐銀會議的代表,往往是各國政府官員或央行領導層。另一方面,雖然肩負國際發展任務,歐銀本質上仍是講求投資實績的商業銀行,因此有必要秉持客觀、專業、務實的行事原則。這些因素有利台灣憑藉實力,避免不合理的政治干擾,與各國官方代表平等互動。
歐銀成立於1991年,歷史背景為蘇聯解體,前華沙公約組織成員國紛試圖擺脫共產集權體制。歐銀透過提供融資擔保、放款、專業諮詢與技術支援等方式,鼓勵中東歐、中亞、高加索、巴爾幹地區國家邁向市場經濟和自由民主政治,並推動法規和政策改革。
由於發展中國家往往面臨信用等級和資本不足、投資人對潛在風險卻步等難題,由歐銀出面提供擔保、融資、政治支持及違約善後協助等機制,有助分擔風險,提升各國企業及其他國內外資金進場投資的意願。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廣自由開放經濟,歐銀主要投資私部門,運用技術合作和金融輔助等工具,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市場,而非僅挹注大型基礎建設。
隨著歐銀放眼中東歐以外國家,歐銀的會員(即股東)也擴展至如今多達77個,涵蓋來自歐、美、亞、非、大洋洲的75國,以及歐洲聯盟(EU)、歐洲投資銀行(EIB)這兩個多邊組織。
歐銀原本在38個國家設有營運據點,在當地落實各項計畫,但在俄羅斯2014年非法兼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Crimea)、2022年全面侵略烏克蘭後,歐銀已停止投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並關閉在這兩國的辦公室。
台灣自1991年歐銀成立之初即與歐銀建立合作關係。儘管受限於不是國際貨幣基金(IMF)會員,因此還未能成為歐銀會員,但台灣與歐銀及歐銀各營運據點國的合作持續深化,且多年來是歐銀貿易促進計畫(TFP)主要支持者。
台灣官方透過捐助,參與歐銀的計畫設計和可行性評估,並支援歐銀向營運國或放款對象提供專業知識與技術協助。台灣另也透過國合會參與歐銀的共同融資案。台灣企業則可藉由參與相關國家的公開招標案、企業媒合等,拓展事業版圖。自1991年以來,透過捐助與融資,台灣已參與超過400項歐銀計畫。
最新政治新聞
-
-
世壯運落漆!新莊賽事「建議天母下車」挨轟
(3 小時前) -
怒轟世壯運!她曝給5千萬整修卻來不及開工
(3 小時前) -
中共監控台灣?北市民眾驚見直播主猛拍小孩
(3 小時前) -
【TVBS民調】賴清德520就職周年 滿意度32%創新低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