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2° )
氣象
2025-11-16 | 中央社

挺台聲浪聚巴黎 法議員揭立法支持台海航行自由幕後

法國總統馬克宏2023年曾稱歐洲應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引發爭議,但法國國會隨後以立法方式表達捍衛印太自由航行權。法國參議員透露,法案在辯論前就獲時任防長支持,友台小組也迅速擴大。

第54屆歐洲台灣協會聯合會年會今天在巴黎的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化學院(Inalco)舉行,主題為「台灣軟實力:當文化策進成為一種政治實踐」,總統賴清德、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透過影片為開幕式致詞。

賴總統說,台灣與歐洲雖然距離遙遠,但在理念上、價值上與經貿關係上都有緊密交流;尤其副總統蕭美琴上週應邀出席在歐洲議會舉行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傳達台灣的民主心聲,也代表台歐關係更進一步。

副總統蕭美琴先前現身歐洲議會,在IPAC峰會發表專題演說。駐法國代表郝培芝在活動現場致詞時也特別提到,這場演說為台灣在歐洲舞台寫下里程碑式的一刻,她向所有促成這項「看似不可能」計畫的朋友和同僚致謝,尤其是IPAC共同創辦人暨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及其團隊。

主辦單位上午先放映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隨後邀駐歐盟代表謝志偉、裴倫德、法國參議員卡迪克(Olivier Cadic)、法國前參議員卡托蘭(Andre Gattolin)圍繞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展開座談。

謝志偉說明,中國企圖曲解聯大2758號決議,聲稱台灣據此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文內一個字都沒有提到台灣,這項決議僅解決中國在聯合國代表權問題,而不是台灣的主權問題。

裴倫德說,IPAC年會去年在台北舉行,針對聯大2758號決議達成決議範本,內容指出「決議未提台灣,未裁決主權問題,且遭北京誤用以企圖扭曲人們對這份文件的看法,好讓他們看起來像是有合法論據來主張對台灣的主權」。

他表示,參與年會的各國議員後來將決議範本帶回國,如今已有9國立法機構通過決議,其意義不只是國會意志的聲明,這項動議在很多國家都必須與執政黨和政府協商。

裴倫德舉例,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身兼參議院執政黨領袖,文本需要她同意才能通過,而文本最終獲得一致通過,因此它不只是國會意志的聲明,也是澳洲政府政策的再次表述,加拿大、瑞典、英國也有相同或類似情況。

卡迪克回憶,他第一次宣布以參議員身分訪台時,中方說去了就要承擔後果,另宣布多名歐洲議員不再有權前往中國本土和港澳,「他們沒提到台灣,所以如我當時在參議院所說,這證明中國外交部官方承認台灣不屬於中國」;這番話讓現場掌聲雷動。

卡迪克指出,台灣海峽的航行自由是全球航行自由的一部分,而法國是第一個立法保衛這種航行自由的國家。

法政府於2023年8月頒布「7年建軍法」,成為全球首個將保衛台海自由航行權納入法律的國家。

他談到當年「7年建軍法」通過的幕後細節時說,他在辯論前兩天接到時任國防部長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現任總理)表達支持的電話,參議院通過的文本也順利獲國民議會通過,時任駐法代表吳志中還致電對他說「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卡托蘭認為,這項成果應歸功於國會。他為事件脈絡補充說明,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2023年4月訪中後接受媒體訪問,聲稱歐洲應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他當時為此公開批評馬克宏。

但國會隨後出現挺台行動,不僅協力通過將捍衛台海自由航行權入法,參議院友台小組也擴大約3倍,目前在348席中有61人,是規模最大的小組之一,顯見支持台灣力道更盛。

卡托蘭還提到,馬克宏今年5月在「香格里拉對話」談到台灣時也一改先前觀點,這表明國會議員可以改變一些事情、給總統壓力,「我們施加了壓力,也為法國和台灣取得了(成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