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北東電網僅剩一個半電廠支撐 台電:和平電廠曾受颱風、地震影響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針對台電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是否真的有興建必要性,台電副總鄭慶鴻與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於今(24)日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首先由鄭慶鴻以圖表及資料說明。
鄭慶鴻說明,指出因為有地形阻隔,包括了陽明山、大漢溪、淡水河等,台灣的北部分為北西電網、北東電網,北東電網供應了480萬人口,包括了新北市與台北市的大部分,及宜蘭跟花蓮等,而這480萬人口的用電量達到了580萬瓩以上。他說,過去北東電網有5個電廠,分別是核二廠、協和電廠、深澳電廠、龍門電廠,以及和平電廠,然而核二跟核四,大家都會知道已經沒有了,和平電廠是燃煤,也不會一直存在,深澳電廠也停建,協和電廠有一半已經除役,所以北東電網原有5個電廠,只剩下一個半電廠。
「為什麼用電需求仍然持續成長?」鄭慶鴻說,有科學園區,然後還有基隆河谷的東區門戶計劃,甚至未來還有很多AI產業的用電需求,所以用電成長是可預期的,台電預估,應該會來到需要600萬瓩以上的供電。他指出,如果協和真正全部除役之後,只剩下了和平電廠,和平僅130萬瓩,以600減掉130,表示缺了470萬瓩。
北東電網缺電70%以上,因此要從外面來。鄭慶鴻表示,但第一個要確定外面有足夠的電源,外面包括北西,但北西也有自己的用電需求,再來就是從中部電力,即中電北送。他進一步說明,如果中電北送,及從北西送到北東,電源夠不夠是一件事;第二個要思考的是輸電能力,能不能輸這麼多是另一件事,北西到北東的融通能力,台電很希望趕快提升;以前北西到北東只能送180萬瓩,經過台電做了非常多努力,現在可以送到420萬瓩,但已經是上限。
鄭慶鴻說,北東缺470,最多送420,所以外界常常議論「是不是只缺50」,但他澄清,其實不是這樣數字加減,缺是缺470,不是缺50。他指出,因為470萬瓩的缺口,北西跟中東到底有沒有電可以送過來?能不能穩定地送過來?其實這是一個問號,還需要考慮到區域平衡。
鄭慶鴻強調,台電已經從180萬的融通,努力的提升到了420萬,但電網不是水管結成的網,水管可以很容易做比喻,但電網還有故障電流、電力潮流等專業上的事情,不是今天多了幾條電網,就可以完全輸送過來,這事情不是這麼單純。
另外,如果送電過來的時候,北東電網到底要怎麼樣去做分配?鄭慶鴻分析,北東缺470萬瓩,但剩下的電源是和平電廠,和平電廠在花蓮,過去有非常多次受到天災的影響。他表示,和平電廠如果受到災害會無法供電,包括有2017年颱風、2024年地震、雷擊,幸好災害都沒有發生在尖峰,而且當時協和電廠還有3、4號機在發電,所以安然度過。
鄭慶鴻強調,若沒有了協和電廠,甚至和平電廠遭遇天災影響的時候,「右邊北東電網的供電能力會是0,到時是缺600萬瓩,不是缺400萬瓩,這是更嚴峻的部分;針對協和改建,台電仍持續希望它能夠由油改氣,就是因為考慮到北東電網,真正有其強烈的需求。」
「北東跟竹科沒有關係,北東沒有晶圓廠。」鄭慶鴻表示,要回歸討論的是在於北東電網到底需不需要協和來支撐,北東的電廠5座變成1座半。他認為,用電問題絕對不是單一一個建設來處理,就算北東的600萬瓩需求有了和平130萬,及協和未來260萬加上,它還是缺210萬瓩,還是需要融通。
鄭慶鴻再次表示,和平電廠是燃煤電廠,不可能一直存在下去,不能存在下去的話,缺口還會增加,台電也認為不是單一個協和計畫就可以解決,還必須要更多能源的討論才可以處理。他說,電網的韌性計畫,改善是全國性的,已從180萬的融通增加到420萬,確實投入了非常多的努力。
鄭慶鴻強調,整體來講,以所有台電本身的專業歷經這麼多年不斷的努力跟檢討,「我們確實需要四接!」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諷曹興誠借鏡羅致政桃色經驗 葉元之:用提告做緩兵之計拖過大罷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接見海外228遺屬 卓榮泰:不讓中共對台存有幻想
(1 小時前) -
曹興誠砸千萬揪內鬼 謝寒冰:我自首領錢
(1 小時前) -
吳釗燮晤日眾議員 盼與民主陣營打造韌性非紅供應鏈
(1 小時前) -
無照騎士藏毒太心虛 警查獲44泡泡瑪特毒品咖啡包
(1 小時前) -
翁曉玲爆料 曹興誠欠清大1500萬捐款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