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週年3-3】「百億圓夢基金」有亮點 青年政策仍有多方挑戰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前總統蔡英文擁有許多年輕人支持,但自從總統賴清德上任以後,並未延續該族群支持度,如何回應青年焦慮,也是當前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政策面上,賴政府推出包括提高基本生活消費免稅額和免稅所得門檻、擴大租金補貼、降低癌症篩檢年齡等措施,試圖減輕青年的經濟壓力與生活焦慮,政府試圖多角度支持年輕人,但仍有許多挑戰。
政府宣布放寬公費癌症篩檢,讓如大腸、子宮頸、乳癌等早期檢測年齡往下延伸,並新增HPV檢測,以凸顯對全民健康的重視,特別是照顧年輕人未來生活品質。加上延續過去的「青春動滋券」與「文化幣」擴大推行,以及「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等,政府試圖多角度支持年輕人,然而這些青年友善政策落實過程不無挑戰。
首先,財源壓力來自立法院修正的財政預算法案,一旦國會堅持刪減歲出或凍結預算,多項青年措施就得重新評估能否維持。其次,部分政策的具體效應遭質疑,租金補貼雖有助部分家庭,卻難根本扭轉居高不下的房租、房價;稅改和檢測制度的利多相對分散,也未必直接緩解青年普遍關注的就業或生育成本問題。
再者,青年族群具有多元訴求,不同社會團體和在野黨常對「青年政策」提出更高期待,如要求更積極的社宅建設與租屋市場改革。面對這些意見,賴清德政府只能在有限預算與國會分歧中找尋平衡。總體而言,政府確實出台了一連串紓解青年壓力的措施,若干做法也獲得肯定,但真正回應年輕世代對未來穩定感的長期方案,如根本的住宅供給增加或就業市場改革,還有待更完善的配套與協調。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表示,總統賴清德執政後在青年政策方面展現出一定程度的積極性,尤其針對稅賦、租屋與健康議題推出多項有感措施,像是提高基本生活費額度、擴大租金補貼、放寬公費癌症篩檢等,都是回應青年經濟與生活壓力的重要一步。她認為,政府願意正面面對青年焦慮,是政策思維轉型的重要起點。
許淑華也指出,青年政策不能只靠短期補貼,更應從結構性問題著手,例如加速社宅供給、穩定租屋市場機制、提升職涯發展支持,才能真正讓年輕人看見未來。她呼籲中央政府與地方緊密合作,結合資源進行青年友善空間、職涯諮詢與創業支持的多元佈局,才能延續年輕世代對政府的信任。
台北市議員顏若芳強調,青年對政府的期待已不再只是經濟補助,而是更全面的生活品質與參與感,青年政策必須結合「參與權」與「決策透明度」,讓青年成為政策設計的主體而非單向接受者。她肯定賴政府提出如「百億圓夢基金」等政策工具,展現支持青年走向國際的企圖心,但也提醒政府須加強政策的推動節奏與說明策略,避免好政策被埋沒於制度繁瑣或溝通不良中。
顏若芳指出,年輕族群流動性高、焦慮感強,中央政策可以持續與地方創新治理相結合,創造更多就學、就業與居住的友善場域,將有助於鞏固青年對政府施政的認同與信心。
照片來源:取自總統府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賴清德週年3-1】內政陷僵局、外交「台灣+1」 藍白北京夾擊中緩步向前
【賴清德週年3-2】啟動全社會防衛韌性 用行動讓世界看到準備好的決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苗博雅出庭稱「市長可推翻都委會決議」 柯文哲臉書發文狠打臉
(26 分鐘前) -
母親失智、不知父親「骨灰放哪裡」 柯文哲哽咽求交保:絕不逃亡
(26 分鐘前) -
公投廢選罷法修法聽證 釐清立法理由是否完備
(26 分鐘前) -
侯友宜4度探視三峽車禍傷者 恐有心酸原因
(31 分鐘前) -
藍白闖關核三公投 黃捷轟2人:竟然同意!
(3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