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大罷免聲量多集中在5立委 黎榮章:仇恨值高低影響反罷策略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國民黨立委面臨罷免行動的網路聲量與仇恨值,亞洲指標數位行銷顧問公司創辦人黎榮章今(28)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指出,根據輿情分析結果,目前國民黨立委中,聲量最高者為傅崐萁,其次依序為徐巧芯、羅智強與葉元之。這幾位立委的聲量幾乎撐起整體罷免討論的6至7成,是目前罷免聲勢最為集中的對象。
黎榮章說,從目前觀察來看,聲量仍以傅崐萁、徐巧芯、羅智強及王鴻薇為高,其他立委則聲量明顯偏低。這反映出大規模罷免聲量高度集中於少數幾位藍營立委,形成明顯的「空戰」格局,相較之下,多數地方型立委仍以基層組織經營為主,並未引發顯著網路討論。
黎榮章分析,聲量大小除反映立委個人特質外,若同時涉及爭議事件,則更容易引發網路爆量關注,例如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近期雖涉房產議題,但所幸因相關資訊有限,輿論未進一步擴大;而地方立委若未牽涉重大爭議,則較難有仇恨值擴散,就不容易被對手動員罷免。
黎榮章指出,目前大多立委仍屬冷處理階段,畢竟罷免門檻存在,一般民意代表若無違法、濫權等明顯爭議,難以引發地方罷免共識,訊息傳播受限,最終仍回歸組織動員攻防。他表示,若立委個人爭議不多,就不易產生高動能的罷免行動。
針對「仇恨值」與「聲量」的關係,黎榮章說,兩者互為參考指標,仇恨值高者較有可能激發高投票率,此時若選擇冷處理策略,恐效果有限;反之,聲量低者若貿然採取激烈對抗策略,則可能引火上身,自找麻煩。他強調,聲量高並不代表必然遭罷免,聲量低也未必安全,關鍵仍在於個別輿情處理策略的精準判斷。
針對近期「大罷免」行動的網路聲量趨勢,黎榮章表示,罷免議題的網路熱度目前正逐漸趨緩,未來如何維持討論熱度,將是各政黨必須面對的策略性問題。
黎榮章指出,根據聲量趨勢圖可見,罷免聲量的高峰主要集中在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涉及死亡連署事件,以及4月26日的大規模遊行期間,這兩起事件推升了整體罷免話題的聲量至高點。但自5月以來,相關熱度明顯下滑,聲量也迅速下降。
「接下來,大罷免要怎麼發展,是各黨思考的問題,」黎榮章表示,若無法持續維持關注熱度,第三階段罷免行動能否順利推進也將面臨挑戰。他強調,聲量的冷卻並不代表台灣民眾對政治失去關心,而是因為近期國內外議題不斷湧現,導致民眾關注分散。
黎榮章指出,兩岸關係緊張、高齡駕駛肇事、廢死公投被沒收,以及能源議題再起等皆成為新的公共焦點,使罷免議題受到擠壓。他說:「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可以關注新聞,當新的重大議題出現時,舊的議題自然就會被壓下來。」
黎榮章說明,罷免聲量的消長與議題競爭高度相關,未來是否能重新引爆熱度,將取決於是否有新的重大事件推升討論量,或是否能成功聚焦民眾注意力。他強調,未來各方應持續觀察議題發展與民意動向,以決定合適的行動節奏與策略。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關稅拿台灣亂打,美國就不用玩了」 謝金河:美供應鏈受影響、自毀蘋果命脈
中午來開匯/狙擊美元、禿鷹操作台幣匯率 謝金河點名有心人玩心理戰操弄市場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昨告發監察院今檢調帶走涉「死亡連署」案?!北檢約談張斯綱遭列被告
(1 小時前) -
赴陸規範擬全面擴大 邱垂正:所有公職人員將納入《兩岸條例》修法討論
(2 小時前) -
浮塢進水坐底 海軍:人員無傷損、釐清肇因
(2 小時前) -
國安人士:中國以台灣不重要等3元素操作新棄台論
(2 小時前) -
海軍:浮塢測試異常 編組進行處置並釐清肇因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