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街角5-4】有外地「人球」? 台北社會局:列冊街友7成外縣市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針對萬華街友的複雜議題,外界常有「人球說」質疑,台北市社會局提供了多面向的回應與數據,經114年第2季最新列冊人數統計,設籍外縣市的街友佔台北市比例高達71.3%,顯示這不僅是單一區域問題,更反映出跨縣市個案管理的困難。
社會局雖坦言,數十年前曾有其他單位將街友移送至萬華區的現象,但強調隨著社會安全網建立與通報合作機制運作,此類案件已不再發生。
健保取消鎖卡 醫療計畫執行有成效
在遊民醫療方面,社會局指出,中央健保署自105年6月起已全面取消健保卡鎖卡制度,街友不再因欠繳健保費而被影響就醫權益。此外,社會局每年針對已列冊輔導的街友,訂有「街友健檢門診與醫療掛帳計畫」。該計畫除了提供就醫補助外,每次就診皆由社工親至線上預約門診科別,以減少街友就醫障礙。
根據社會局統計,該計畫執行率在110年(102.5%)、111年(101.94%)、113年(106.94%)皆超過100%,顯示預算執行相當積極,而112年執行率為93.44%。受益人次方面,110年達6161人次,111年為6085人次,113年則為5954人次。
社會局也與市立聯合醫院合作辦理健康檢查、衛教宣導與傳染性疾病篩檢,藉此提升醫病關係,促進街友對自我生理照顧及疾病預防的概念,進而降低後續各縣市政府與醫院的支出成本。社會局補充,對於設籍外縣市的街友,單次小額費用由在地縣市政府支付;但若因身心損傷須長期機構照顧,每月數萬元的龐大費用,則會另函請戶籍地縣市政府支付。
部分不願被收容 持續密切追蹤輔導
針對不願被收容的遊民,特別是公園整修後轉往商店騎樓、大理服飾街的族群,社會局表示,依照《社會救助法》第17條規定,會對暫無收容意願者予以列冊並派社工輔導,提供生活救助、福利申請、就醫服務,並轉介勞動局進行就業媒合、協助安置照顧或輔導租屋自立,以利街友脫離街頭。
社會局也提供了艋舺公園改建前後的安置數據:列冊街友人數從112年的90人降至113年底的59人。這59人的輔導成效為:入住臨時夜宿空間24人、租屋9人、入住中途之家6人、返回戶籍地安置2人、返家2人、去向不明8人、前往他區露宿1人,另有7人仍在艋舺公園周圍,社會局將持續密切追蹤輔導。
因應艋舺公園改建 啟動夜宿庇護所
社會局坦言,作為我國首都,台北市因交通便利、非典型工作機會多,且愛心物資資源豐沛,多年來持續吸引鄰近縣市人口移入,導致長年列冊街友中,近7成為設籍外縣市市民。因此,社會局已多次向中央反映,應擴大補助其他縣市,尤其是五都地區,以期衡平資源,避免錯置。
在人力與資源方面,社會局表示沒有面臨預算短缺問題,並持續增聘社工人力。此外,透過公私協力機制,彌補資源斷層,例如自114年起增加2案夜間住宿補助服務,共計28個床位,近期也將與民間團體洽談增進服務量能。
為因應艋舺公園改建,社會局自114年6月19日起啟動夜宿庇護所服務。為維護周邊環境與秩序,社會局組成專案團隊,除了每日由社工與保全夜間輪值協助街友短期庇護,也召集各局處進行跨團隊合作,例如每日環保局清潔隊多次清掃、警察局派員駐點與不定時巡邏,並強調每兩週會召集辦理夜間聯合稽查訪視。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北街角5-5】從陌生到微笑 日本攝影師岡本孝「人性溫度」融化街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堰塞湖溢流致災 英澳加比、以色列等駐台辦發文慰問
(44 分鐘前) -
被控著作權蟑螂 超馬好手林義傑二審逆轉無罪確定
(1 小時前) -
接見帛琉眾議長訪團 蕭副總統期盼深化雙方夥伴關係
(1 小時前) -
花好月圓更生傳愛 台北更保召集更生同學製作傳愛蛋黃酥
(1 小時前) -
世界需要台積電晶片 星前外長:台海5年內不會戰爭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