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昱晴質疑赴中安全與滲透風險 中研院:涉密人員3年內赴陸須報移民署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今(13)日邀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赴會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質詢。民進黨立委郭昱晴指出,北京近期舉辦「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研討會,台灣參與者中有一名中研院退休研究員。她強調,兩岸關係敏感,加上中共統戰與滲透手法日益精細,若學術交流缺乏防護機制,可能成為國安風險破口。
郭昱晴詢問,中研院是否針對學者赴中有事前申報與風險評估制度?申報範圍是否包含自費交流?院內是否有國安顧問團及相關評估指標?並詢問中研院是否與資安、國安單位保持聯繫。
對此,中研院人事室主任廖康如回應,涉密人員赴陸須依規定報內政部移民署,包含關鍵技術計畫人員及涉密離職三年內之政務人員。他表示,中研院內已建立完整資安控管機制,所有赴陸行程均須申報,目前院內無任何列管人員提出赴陸申請。
對於敏感領域研究合作的審查標準,包括 AI、半導體、資安與軍民融合等領域,廖康如說明,國科會針對國家核心關鍵技術計畫皆有嚴格控管,並與移民署共同審查;只要涉及機密人員,赴陸均須按規定申報並受管控。他強調,中研院所有赴陸行程都需填報資安表單,院方會嚴格把關。
郭昱晴提醒,陸委會今年5月曾警示,中國常以「科研競賽、學術論壇、企業實習」等名義吸引台灣青年與學者赴中,部分活動可能涉及軍民融合與政治目的,呼籲中研院務必強化管控機制。
在談及中研院人才留任政策時,郭昱晴指出,中研院推出「人才雙箭」計畫,其中第二箭允許表現優異的研究員延聘到70歲,確保中高階研究人才穩定,但也須注意避免壓縮年輕學者研究與升遷機會,造成世代斷層。她詢問中研院是否已有成效評估與後續目標。
廖俊智回應,中研院並非「一個蘿蔔一個坑」,延聘制度不會壓縮年輕研究者升遷與資源。他說,此制度設計是鼓勵資深研究者提前規劃,帶動整體研究環境長期發展氛圍,「讓學者在50歲後就能開始規劃60歲的二次長聘。」目前制度剛啟動,已有不少學者表達興趣。
照片來源:郭昱晴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林楚茵倡「全齡金融」打破高齡貸款歧視 金管會:推動年齡去標籤化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
借鑒堰塞湖災害應變管理 內政部11/25辦國際論壇
(4 小時前) -
普發一萬防詐 內政部:做紅布條送市場美容院宣導
(5 小時前) -
G7外長聲明重申台海和平穩定 賴清德:台灣會持續與世界並肩前進
(5 小時前) -
內政部拚建築減碳 推能效標示、9銀行提供房貸優惠
(5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