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瑞雄、陳瑩成功促成停擺17年政策復辦 賴清德宣布重啟公地放領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因「公地放領」政策停辦17年,許多長期承租國有地耕作的農民無法完成權利程序,土地利用與耕作安排多年陷不確定狀態。台東縣擁有全國最高比例公有土地,至今仍有1340筆、608公頃土地因政策中斷而遲遲無法放領。對此,立法委員莊瑞雄及陳瑩在立法院多次向行政院爭取。
莊瑞雄上(10)月初質詢時,獲行政院長卓榮泰正面回應,承諾政院將盤點並檢討未放領土地。莊瑞雄及陳瑩並分別在院會提出臨時提案,建請行政部門全面檢討並重啟作業。經多次協調推動後,總統賴清德在11月21日於彰化溪州正式宣布啟動新階段公地放領,內政部同步成立審議會,宣告停擺17年的政策重啟。
過去政府因921地震及多次風災造成國土破壞,基於保育與安全考量,自97年起全面停止公地放領。17年來,農民持續承租耕作,卻始終無法取得地權,地方呼聲從未停歇。

針對此次重啟範圍,內政部初估,全國符合民國65年9月24日前承租至今的國有平地耕地與邊際養殖地約近2000公頃、4445位農民將納入盤點,未來將依據《國有耕地放領實施辦法》與《國有邊際養殖用地放領實施辦法》啟動審認程序。中央已成立「公地放領審議會」,並要求各地方政府於年底前成立「公地放領工作小組」,再由財政部配合清查租約,使程序得以全面展開。
莊瑞雄表示,公地放領不是單一行政措施,而是攸關土地正義的國家級課題,從戰後土地總登記到數十年來的政策中止,累積了大量由農民實際耕作卻無法放領的案例,台東更是最典型的制度受害者。
莊瑞雄指出,全台公有地占比最高的台東,世代農民在土地上辛勤耕作,卻因制度凍結而無法取得地權,形成嚴重的歷史不公,也因此他在總質詢中即明確主張:「如果中央選擇在宜蘭大南澳重啟示範,台東就不能被排除。」
後續在院會臨時提案中,莊瑞雄更要求行政院從全國視角啟動第四階段放領,並以「長期實際耕作者」作為核心認定基準,配套防杜炒作與完善補償制度,使政策能真正回到「耕者有其田」初衷。
莊瑞雄進一步指出,此次重啟象徵中央願意以更具歷史補正的眼光回應地方訴求,而台東更應成為優先處理的縣市之一。他強調,土地正義不會因時間久遠而自然消失,政府有責任面對歷史留下的制度缺口,並透過一致、透明、可持續的制度將地權還給真正的耕作者,公地放領既然重啟,就必須讓所有被遺漏的農民重見天日。
莊瑞雄並呼籲,中央在規畫後續程序時,應充分考量地方狀況、土地利用現況及農民耕作歷史,各縣市政府也應儘速成立工作小組,與中央共同完成租約清查及個案審認,避免行政落差再次使放領作業延宕,應確保政策真正落實,讓土地回到那些在清晨薄霧與烈日之下,默默辛勞耕作的農民手中。
陳瑩強調,「公地放領」是遲來的公義,政府必須以農民務農現況為核心,使政策更符合現代農業需求。她承諾,未來會督促行政院落實政策,讓耕作者能盡快拿到農地,還給台東農民應有的公道。
莊瑞雄表示,公地放領重啟象徵政府正式面對歷史留下的制度空白,也為長期被忽視的農民開啟一條真正能落地的道路。接下來無論是審查標準的統一、程序的公開透明,或各縣市之間的公平處理,都是政策能否真正落實的關鍵。
莊瑞雄強調,他和陳瑩也將持續投入,確保每寸耕作的土地、每位被制度遺漏的農民,都能得到確實的回應,讓公地放領真正成為台灣土地正義向前推動的一頁。
照片來源:莊瑞雄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第3波台南市長初選形象影片 網大讚真實呈現陳亭妃27年的堅持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
范雲參加自由聯盟會議 籲團結反制中國跨國鎮壓
(8 小時前) -
網傳低調訪陸影片? 王世堅:不用抖音也沒有去中國
(9 小時前) -
捷運站手扶梯疑被掀裙 24歲男涉偷拍送辦
(10 小時前) -
總統:高鐵延伸與鐵路高架化 若如期推動宜蘭更發展
(10 小時前) -
一句小孩急開刀險被騙 要匯30萬元警及時拆穿假劇本
(10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