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5-07-12 | 台灣好報

青鳥回防晚會喊大罷免正藍假藍對決 鷹爸再拉陸配延長戰

青鳥回防晚會喊大罷免正藍假藍對決 鷹爸再拉陸配延長戰

【記者 丁倩/台北 報導】全台大罷免即將於7月26日投票,台灣公民陣線、經濟民主連合等民間團體,11日晚間在立法院外舉辦「青鳥回防」晚會,聚集大批民眾聲援罷免行動。有「台灣鷹爸」之稱的退役軍官徐柏岳在現場發言,強調這場罷免是「正藍軍與假藍軍的對決」,更指出若成功罷免12名國民黨立委,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配偶(陸配)入籍門檻從6年延長至20年。

徐柏岳表示,自己與許多軍校同學一輩子從未踏足中國,但「國民黨很多人卻跑去那邊叫祖國」,立場與忠誠遭受質疑。他說:「這次罷免國民黨叫大家投不同意,是因為我們擋了他們的利益。國民黨最怕的,就是人民阻擋他們的利益。」

他進一步指出,若7月26日能罷免成功,民進黨可望在國會成為多數,「就能導正法案走向,推動中配入籍改為20年」。他並點名部分政治人物,主張「要讓國民黨邊緣化,就像基隆那個『邊緣人』一樣,也要讓民眾黨打包走人」。他強調,國會延會至8月31日,一旦罷免成功,「國民黨將崩潰」,更直言:「我盼望當天一次罷掉20席。」

7月26日的大罷免,被視為台灣政局的一場風暴,如何在激情與制度之間,留下理解與溫度?有人把它形容為正藍軍與假藍軍的決戰,有人則將希望寄託在一次「罷掉20席」的激進目標上,彷彿只要推倒了眼前這批人,國會混亂就能止息、就會清明。這種想像或許令人熱血,但也值得深思:當政治行動只剩下對立與清算,民主是否會因此失去原本的溫度與厚度?

罷免原是人民手中的權利,若我們只是因為立場不同、話不投機,就試圖讓一群人從國會中「一次清空」,這樣的動員,真的是制度的進步,還是另一種形式的集體報復?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罷免的政治後果與政策綁在一起,提出「若罷免成功,就推動中配入籍從6年延長到20年」。但這項主張的背後,不只是制度設計的改變,更直接影響數萬名中國籍配偶在台灣的生活權利與家庭完整。

這些陸配之中,有人照顧高齡公婆十餘年,無怨無悔;有人默默經營早餐店、小吃攤,養大台灣的孩子,卻始終得不到一張身分證。這些家庭,不分藍綠,日子也不是喊喊口號就能過下去。若真要調整入籍制度,應經過理性辯論、法律審查與實務評估,而非被情緒捲入政治漩渦裡。

一張身份證,不是忠誠的證明,而是生活的起點;一段婚姻,不該因國籍而被拖延,也不該因政治而被懷疑。台灣若要成為成熟民主社會,就要有能力同時討論安全與人權、制度與情感,而不是選邊站後就關上討論的門。

民主政治或能理解總有一些人民的不滿,也理解社會對於國會亂象的疲憊。但當我們舉起選票,不只是選擇要不要罷免誰,更是在決定台灣要走一條怎樣的路——是以標籤為刀,還是以制度為光?在台灣這場史無前例大罷免的喧囂中,人們依然記得:真正的改革,不是清算,而是深思後的前行!(照片翻攝畫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