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1° / 17° )
氣象
2025-02-14 | 今日新聞

名家》秋末生/首任運動部長需能回應民意

名家》秋末生/首任運動部長需能回應民意
運動部拚今年8月掛牌成立,作為負責和督導體育署業務的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成為首任運動部長呼聲高。圖為張廖萬堅先前主持2025哈爾濱亞洲冬季運動會代表團授旗。(圖/體育署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2年前的2月10日,在懸缺超過500天之後,行政院終於找到了新任的體育署長鄭世忠,結束了自前署長張少熙因東奧選手擠經濟艙爭議下台後,體育署長一職長時間懸缺的窘境。然而,2年過後,隨著《運動部組織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台灣體育政策即將邁入新時代,運動部預計於今年8月掛牌,這標誌著體育事務將從原本的體育署升格為部級機關,擁有更大行政資源與決策權。

這場升格不僅意味著行政層級的提升,更代表體育政策發展必須迎來質變。運動部將不只是單純的「體育管理機構」,而應該是一個能夠積極回應社會需求、推動體育產業化並提升競技運動表現的政策機構。而在這個關鍵轉折點,首任運動部長的人選,無疑將成為決定台灣體育未來發展的關鍵。

熱門人選解析:誰能勝任首任部長?

目前呼聲最高的兩位人選,分別是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與現任體育署長鄭世忠。

張廖萬堅——民意基礎深厚的改革推動者

張廖萬堅曾任立法委員,長期深耕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對於體育政策有著豐富的立法經驗。他在立委任內曾參與多項體育相關法案的推動,並對於運動產業發展提出具體改革方案,包含運動彩券盈餘全數納入運動發展基金、強化體育協會監管機制等。他在去年台中市立法委員選舉中雖未能當選,但憑藉其過往的體育經歷與政策專業,獲賴清德政府邀請入閣,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直接負責體育事務,並親自參與巴黎奧運的籌備與支援工作。

在體育政策的改革上,他展現了柔軟但又堅定的態度,不畏外界壓力,例如願意觸及台灣運彩這類涉及博弈的敏感議題,並透過立法手段確保體育資源合理分配。此外,他也對於體育協會的治理問題表達高度關切,致力於確保各運動協會的運作透明化。從這些經歷來看,他是一位擁有「民意基礎」與「體育改革經驗」的合適人選。

鄭世忠——學術專業背景的技術官僚

則是從學術界橫跨體育界,再進入政界的代表人物。他擁有英國諾丁漢大學運動醫學博士學位,曾任中華奧會副秘書長、田徑協會副秘書長等職,是台灣史上最年輕的體育署長。在他的任內,台灣選手於巴黎奧運、帕運以及世界棒球12強賽皆取得亮眼成績,這讓他在體育圈內部擁有高度支持度。
然而,運動部的成立並非只是體育署的升格,而是一個擁有更大政策決策權的全新組織,部長的角色不僅是執行現有體制,更需要突破框架、推動改革。鄭世忠雖然在運動醫學及國際體育事務上有豐富專業,但他在體育協會監督、產業發展等面向的政策成果仍有待檢驗。

運動部的首要任務:真正實現體育改革

運動部的成立,若沒有全新的組織文化與決策思維,那就只是體育署的「換湯不換藥」,淪為官僚體系內部的升遷遊戲。首任部長的責任在於帶領這個全新部會走向專業化、產業化、透明化,真正回應台灣體育發展的迫切需求。

以下幾點是無論誰上任首長,都必須嚴肅且積極面對的課題:

強化體育協會監管,重塑體育協會治理

台灣體育協會長期被詬病管理不善、內部利益結構複雜,導致選手培育與比賽資源分配問題頻傳。例如,各類體育協會選拔制度不透明、內部經費使用欠缺監督,甚至有協會長年由同一派系壟斷,導致體育資源無法有效流動。例如:籃球協會經年性的爆發大小爭議,諸如國際賽報名失據導致無法參賽、協會首長多次缺席重要會議、高薪聘請榮譽顧問但選手出場費卻吝於規劃等等,這些問題顯示出台灣體育管理體系仍存在重大缺陷,運動部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更有能力推動協會監督機制,確保各協會的決策公開透明,並建立有效的績效評核制度,讓運動員能夠真正成為體育政策的核心受益者。

推動體育產業化,建立更完整的體育生態系統

運動部的成立,不應只是提升國際競技成績,而是要讓體育成為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職業運動的發展、運動觀光產業的結合、體育科技創新應用,這些都應納入運動部的政策優先事項。運動部長必須具備產業思維,突破傳統體育行政管理框架,將運動納入完整的經濟發展藍圖。

強化體育教育,打造健康社會文化

體育不僅是競技,更是社會文化的重要一環。從學校體育教育、全民運動推廣,到特殊族群的運動參與機會,這些都是運動部需要關注的核心議題。如何建立更完善的體育教育體系,提升學生運動習慣,甚至讓企業更積極參與運動文化推廣,都是未來運動部長必須深思的方向。

是以,首任運動部長最重要的是具備充分「回應民意」的能力,而所謂的民意,就是廣大運動員與運動迷對於我國運動發展的集體心聲,期望有一個治能充足,不被協會綁架,也不讓各協會成為「邪」會的主管機關、能夠積極擘劃出各種清晰合理政策,推動台灣運動發展的首長。

綜觀當前熱門人選,張廖萬堅次長擁有民意基礎、立法經驗與改革魄力,而鄭世忠署長則具備專業學術背景與行政管理背景。但真正的關鍵在於,未來的運動部長是否具備「改革決心」與「政策執行力」,能夠突破既有體制,真正回應運動員與全民的期待。

因此,筆者認為綜觀以上所考量,若要選出最能帶領運動部迎向改革的人選,相較於目前體育署對於協會管考約束能力仍不彰的現況,張廖萬堅憑藉其民意基礎、立法經驗與改革魄力,無疑是較為合適的選擇,並且能夠期待他不僅能夠有效監管體育協會,還能結合政策資源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真正為台灣體育界帶來變革。

運動部的成立是台灣體育發展的一大轉捩點,這不只是行政層級的提升,而是一場真正的體育治理變革。台灣體育的問題已累積多年,從協會監管到運動產業發展,改革的時機已到,關鍵在於誰能夠帶領這場改革走向成功。

真正的體育改革,不能只是口號,也不能僅憑過去的資歷與成就來決定領導者,而是要看誰能夠聽見運動員與民眾的聲音,誰能夠果斷推動體育體制轉型,誰能夠充分且迅速的回應人民期待。因為這場改革需要的,不只是官僚或技術專家,而是一位能夠與運動界、產業界及全民站在一起的領導者,才能真正帶領台灣運動產業發展走向新的時代、新的紀元。

●作者:秋末生/體育、政治工作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秋末生/運動部升格、預算卻遭刪:台灣體育未來在哪?


名家論壇》秋末生/25億打造屏東新棒球夢?是發展契機還是災難?


秋末生專欄/地方政府搶孵巨蛋!是熱潮還是盲流?當心財政被掏空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