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5-07-07 | 今日新聞

名家論壇》單厚之/馬斯克與曹興誠

名家論壇》單厚之/馬斯克與曹興誠
聯電創辦人、罷免藍委徐巧芯的領銜人曹興誠。(圖/記者陳佩君攝)

[NOWnews今日新聞] 馬斯克與川普鬧翻之後,日前宣佈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要替美國人民「爭回自由」。無獨有偶,在大罷免最後階段,綠營內部也傳出派系憂心曹興誠逐漸掌握部分話語權,「曹派」儼然成形,可能衝擊黨內現有派系平衡。

馬斯克成立美國黨,揚言進軍2026年其中選舉,挑戰民主、共和兩黨。民調顯示,有40%的美國人可能支持馬斯克的新政黨,但學界皆指美國的歷史和選制均對第三勢力不友善,並不看好新政黨的未來。美國總統川普更批評馬斯克「荒謬至極」,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兩黨制,成立第三黨只會加劇混亂,第三黨從來沒有贏過。川普前策士巴農更怒嗆,不是美國人組什麼美國黨,「快滾回南非去」!

馬斯克是南非出生、後來才入籍美國的公民,根據美國憲法沒有資格選總統,但馬斯克也志不在此,他在發文中說明的目標,只聚焦在參議院2或3個席次,眾議院8~10個席次,就足以在爭議性法案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確保立法真正反應人民意志。

美國參議員和眾議員都由單一選區產生,目前435席眾議員沒有任何無黨籍,歷史上無黨籍當選眾議員也屈指可數,100席參議員中有兩席無黨籍,但就任後就都加入民主黨團。由此可知,即便馬斯克提出的目標並不高,也很難達成。科技富豪要支持共和黨政客贏得初選或大選或許不難,但要改掛自己的旗幟則完全是兩回事。但有錢人就是任性,對馬斯克而言,既然成不了川普的「國師」,丟點錢出來玩玩,完全不是問題。

日前罷團與民進黨合辦「護國大遶境」登場,曹興誠親自授旗給全台31個罷團,綠營內部則傳出,曹興誠已經建立一定的威信、掌握部分話語權,憂心未來有發展成派系的潛力。曹興誠則痛斥是挑撥,意圖製造罷團與民進黨的互相猜疑,自己只會在政治圈外說道理、講邏輯,不會去搞政治,「更不可能去弄一個什麼『曹派』,去集體受虐」。

綠營內部的憂心並非空穴來風,從2月大罷免啟動以來,民進黨一直將大罷免定義為「公民自主」的行動,民進黨只站在協助的立場,即便賴清德在民進黨全代會下動員令,要全黨「與公民同行」,但也只是「同行」而非主角。整場大罷免至今,民進黨都讓罷團扮演主力軍,而自己只是側翼和協助的角色。

這樣的定位,雖然可以避免總統、執政黨罷免在野黨的角色尷尬,卻也導致論述權的旁落。罷團成為朝野對抗論述的主角,而民進黨卻只能配合。日前曹興誠發文指賴清德的十講「有些離題」,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什麼樣的言論、行動有助於大罷免,是由罷團決定、而非民進黨,賴清德離不離題,也不是民進黨說了算,要看曹興誠怎麼想。

當然,這31個罷團也各有不同的想法,利益並非完全一致,要轉換成派系有不小的難度。但無論大罷免最終是成是敗,這股前後磨合了半年多的民氣和力量,並不會隨之消散,或許有部分會民進黨的派系收編,但更多的則可能抱團牟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這些罷團或許不足以成為派系,卻可能成為決定派系競爭勝負的關鍵力量。而曹興誠也未必能成為罷團的實質領導人,但如果曹興誠願意繼續提供「說道理、講邏輯」的資源,則可能成為凝聚這股力量不散的黏和劑。大罷免過程中,已經多次傳出罷團與民進黨出現爭執,大罷免結束後,雙方的矛盾更將檯面化。

富豪參政的問題是,他們既無政治的專業、又無民主的素養,他們的成功經驗與民主沒有半分的關係,而且往往是靠著獨裁才讓企業更加有效率;他們對民主沒有情感,對政治只是玩票、隨時可以抽身,涉足政治失敗的後果,比投錯一家公司還要小得多,所以他們完全有任性的本錢。

川普是全世界權力的領袖,馬斯克依然可以說翻臉就翻臉、說組黨就組黨;前年郭台銘把藍、白兩黨搞得天翻地覆、把總統大選搞成一場鬧劇仍歷歷在目。如今看似是賴清德在利用曹興誠,「空手套白狼」讓曹興誠出錢出力,但焉知不會是引狼入室、尾大不掉?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楊威利/陸軍海馬斯火箭成軍、自走砲入新軍購


名家論壇》何仁崴/已知用火?小心用火!


名家論壇》韋安/大罷免的確定與不確定 藍委會否「團滅」?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