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5° / 28° )
氣象
2025-07-13 | 今日新聞

名家》秋末生/國家隊怎熬完善「海歸湯」?

名家》秋末生/國家隊怎熬完善「海歸湯」?
中華隊在世界棒球12強金牌戰打敗強敵日本隊,創下歷史拿下台灣成棒國際賽第一面金牌。(圖/記者葉政勳攝 )

[NOWnews今日新聞] 當台灣隊站上國際賽場時,球迷們總是滿懷期待地吶喊「TEAM TAIWAN!」而在全球化的時代,台灣體壇也開始出現一股新的潮流,積極延攬具有台灣血統的海外運動員,讓他們穿上國家隊戰袍,為這片土地而戰。這不僅是補強戰力,更是文化認同和民族情感的凝聚。

在籃球方面,2023年起出現了著名的「賀氏兄弟」案例:兩位台美混血兄弟賀丹(Adam Hinton)與賀博(Robert Hinton),他們目前就讀美國常春藤盟校(分別於康乃爾大學和哈佛大學)並在NCAA打球,近兩年暑假都受邀返台代表中華隊參加瓊斯盃國際邀請賽。他們在高中時期即具備全美五星潛力,被視為台灣男籃的未來希望,而弟弟賀博甚至放棄了美國U19國家隊的邀請,只為與哥哥並肩為台灣隊出賽,展現對台灣隊的重視。

而在棒球方面,備戰202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WBC)之際,台灣隊也將目光投向美國職棒體系中的台裔好手,中華職棒會長蔡其昌就宣布即將親自領軍,計劃赴美拜訪具台灣血緣的旅美球員。目前鎖定的包括三位備受矚目的台裔選手,網友給的綽號分別為「卡仔」、「費仔」、「龍仔」。

「卡仔」柯爾賓·卡洛爾(Corbin Carroll),美國職棒亞利桑那響尾蛇隊的當紅明星外野手,母親具有台灣血統;「費仔」史圖亞特·費爾柴爾德(Stuart Fairchild),現效力於辛辛那提紅人隊的外野手,同樣具有台灣家族背景;以及「龍仔」強納森·隆恩(Jonathon Long),芝加哥小熊隊3A強打新秀,母親是台灣人。其中卡洛爾上季在大聯盟繳出優異成績,被評為有資格入選美國隊的級別;費爾柴爾德也公開表態「如果一切順利,絕對願意為台灣出賽,這將是一件很棒的事」。至於年僅23歲的強打龍恩原本默默無聞,是台灣網友在PTT討論板挖掘出來的「驚喜發現」,從一位PTT鄉民分享他的台灣血統背景後,隨後引起廣泛討論,連中職蔡會長都親自在社群留言回應「收到」,隨即指示聯盟了解、展開接觸。截至今,蔡透露已與卡洛爾、費爾柴爾德、隆恩三人約好時間地點,將於7月親赴美國與他們會面,以極大誠意邀請加入經典賽台灣隊。

綜觀以上案例,台灣正展現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度延攬海外台裔人才,無論是籃球的賀氏兄弟,還是棒球的卡仔、費仔、龍仔,皆是在海外受訓、具有相當實力的年輕好手。透過招攬他們,台灣隊有機會補強戰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這股風潮也點燃球迷話題。不過,要讓這些旅外選手最終順利代表台灣出賽,也還涉及資格認定和政策配合等多重考量,未來能否成事仍充滿了挑戰與變數。

國際賽資格規範及認定標準

從國際規範來說,讓具有台灣血統的海外選手替台灣隊出賽,必須符合國際體育賽會的身分認定規範。以籃球為例,國際籃總(FIBA)對球員國籍資格有明確規定:任何想代表某國家隊的球員需持有該國合法國籍,若球員透過血統取得國籍,則必須在16歲之前拿到該國護照,才能以「本土球員」身分出賽;反之,若超過16歲才獲得護照,FIBA將視其為「歸化球員」,每支國家隊在正式FIBA比賽中僅能登錄一名歸化球員上場。

值得注意的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籃球比賽一般依據FIBA規則執行,因此上述國籍限制同樣適用於亞運、世錦賽等賽事。不過,亞洲運動會等區域綜合賽過去曾對雙重國籍運動員稍有彈性,例如允許有血緣的選手不受歸化名額限制,但仍須個案審核(如我國男籃好手阿巴西,經由立委莊瑞雄及籃協協力向國際籃總進行申請後獲得本土參賽資格認定)。

在棒球方面,棒球的國際賽事主要有兩類: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和由世界棒壘球總會(WBSC)主辦的奧運及其他國際賽。WBC由美國職棒主導,採用較寬鬆的血統認定:只要選手具備參賽國的公民資格或直系血統,甚至僅是「有資格取得該國護照」,就能代表該國出賽。這也讓許多國家組隊時大量延攬僑民或二代移民。例如2017年WBC的以色列隊,利用「任何猶太人皆可成為以色列公民」的法律,網羅了大批美國猶太裔選手,在未真正入籍的情況下直接代表以色列參賽。

按此,台灣隊如果要在WBC延攬台裔球員相對容易,只需證明他們符合血統條件即可,因此卡洛爾、費爾柴爾德、隆恩等都有資格披上戰袍。然而,奧運及WBSC旗下賽事(如12強賽、U系列國際賽等)則嚴格要求選手擁有所代表國家的正式國籍。WBSC規定任何參加官方比賽的選手必須是該國的公民,以有效護照作為國籍證明。國際奧委會(IOC)的原則也是一致,允許雙重國籍運動員參賽,但選手出賽時必須持有所代表國的護照。因此,若台灣隊希望台裔球員在奧運、亞運或WBSC賽事登場,就需要先協助他們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及護照。

總歸來說,籃球須注意FIBA的歸化名額限制,棒球則取決於賽事性質(WBC較寬、WBSC賽事較嚴)。這些規範意味著台灣在招募海外台裔選手時,除了說服選手本人,還得處理好法律身分問題。例如:讓年輕的台裔球員在16歲前拿到中華民國護照、或透過政府專案加速歸化,才能避免觸碰國際賽規則紅線。

現行政策機制與主管機關參與情況

觀察目前的情形,體育署與各單項協會在招攬海外僑裔選手方面的作為仍處於起步階段,主要由協會主導個案推動,從上述案例可見,棒協與中職展現了高度積極性:由中職會長蔡其昌親自出馬,組團遠赴美國拜訪卡洛爾、費爾柴爾德、隆恩等人,以示誠意。此外,棒協及中職也開始建立聯絡網,持續關注旅美台裔小將的動態,未來甚至計畫拜訪旅日球員等,可以說,棒球界已由官方帶頭,投入資源物色僑裔好手。而籃球方面,近年也有賀丹、賀博兄弟檔的成功案例,顯示籃協已將延攬台裔列入規劃日程。

然而,在更高層級的官方政策上,目前尚未見到一套完整的跨項目、跨部會機制專責推動此事。例如,體育署並無公開發布專案計畫來網羅海外台裔人才,對延攬僑裔選手的態度是默許並配合,但未見超前主動的全盤策略,多數實際操作由協會與聯盟推動,政府提供必要的協助(如國籍法鬆綁、辦理證件等),未來若要更積極有為,體育署等主管單位可考慮扮演統籌者角色,整合外交部、僑委會等資源,建立長期機制來發掘和培育這些海外人才。

他國雙重國籍與僑民選手制度借鏡

再將目光放往世界,有多國在吸納僑民或混血選手加入國家隊方面,經驗各異,相當值得台灣參考。

日本:日本一向對國籍歸屬嚴格,法律上不承認雙重國籍(公民在22歲成年時須擇一國籍)。這使得純外國籍運動員歸化日本時必須放棄原國籍。然而,日本亦開始善用血緣規則來強化國家隊實力。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2023年WBC,日本隊破天荒延攬了美國出生的日裔選手Lars Nootbaar。Nootbaar擁有日籍母親,符合WBC血統出賽資格,雖未正式入籍日本仍順利代表日隊出賽,並以活力表現成為日本球迷的「吉祥物」。他的案例證明日本在世界賽事靈活運用血統規則,達到補強陣容的效果。儘管日本依然嚴守單一國籍原則,但在體育上正尋求平衡:關鍵賽事靈活運用血緣卡,平時聯賽提供特殊名額。這種做法讓日本隊近年陣容更具多元性,但同時也避免了大規模歸化可能引發的社會爭議。

南韓:韓國與日本類似,傳統上不允許雙重國籍,但為吸引優秀人才,2010年修改《國籍法》,開啟了特殊人才歸化的大門。根據該制度,凡被認定為國家需要的特殊人才(例如出戰奧運的選手等)可申請歸化並保留原有國籍,同時豁免一般歸化需通過的韓語測驗等繁瑣條件。綜觀韓國體壇已有多起成功案例:韓國男籃隊的文泰鐘、文泰勇兄弟(美韓混血,父美母韓)和金韓別(父美母韓),就是透過此特別入籍取得韓國籍,並代表韓國出賽,短道速滑選手孔祥眞(華裔第三代)也在此列。他們取得韓國護照時皆獲准保留原國籍,在國際賽場上以「本土」身分為韓效力。值得借鏡的是,韓國在甄選此類人才時設有跨部門審查機制(由體育會推薦,法務部審核),不僅考量實力,還顧及語言文化融入和國民觀感,政策開放但執行審慎,確保歸化選手有一定融入度。總體而言,韓國模式強調制度保障及嚴格審核,從法律上為優秀運動員打開方便之門,但實務中把關以平衡國家隊競爭力與國內接受度。

以色列:以色列堪稱利用血統政策強化國家隊的經典範例之一。該國人口基數小,但憑藉「回歸法」賦予猶太人公民資格的優勢,在體育界大量吸納全球猶太裔選手。例如2017年WBC,以色列隊的28人大名單中有超過一半是在美國出生的猶太裔美國人,包括前大聯盟強打Shawn Green等人。他們多數並未長居以色列,但因血統符合資格便直接披上以色列戰袍。這套極寬鬆的歸化策略帶來立竿見影的效益:以色列隊在2017年經典賽一鳴驚人打進複賽,創下隊史最佳戰績。有棒球評論指出,以色列棒協「大費周章尋找具有猶太血統的外援,採取資格寬鬆的歸化政策」,一方面快速提升戰力,另一方面也帶動了國內棒球風氣。在國內聯賽和其他運動項目上,以色列也樂於給予猶太裔外籍選手公民身分,例如歸化多名美籍猶太籃球員加入國家隊,對以色列而言,承認雙重國籍並積極召喚僑民是其國策延伸,體育場上更是不遺餘力,這種模式成功的關鍵,在於以色列對「誰是自己人」的定義相對寬廣,以血統和宗教認同為紐帶,換取了在運動競技上的崛起。

菲律賓:菲律賓則是另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尤其在籃球項目上長期仰賴「菲裔混血」與歸化選手提升實力。菲律賓法律允許雙重國籍,公民即使取得他國國籍,透過宣誓仍可保留或恢復菲律賓籍,因此,許多菲裔美籍、菲裔歐洲球員在不必放棄原國籍的前提下為菲國效力。除此之外,菲籃協積極在北美物色具菲律賓血統的苗子,建立了一支陣容可觀的「菲裔軍團」。例如,前NBA球星Jordan Clarkson(母親是菲律賓人)拿到菲律賓護照後,曾代表菲律賓出戰亞運等賽事;另外還有多名菲裔美國球員(如Stanley Pringle、Christian Standhardinger等)入籍加入國家隊。儘管FIBA規範使Clarkson在世界杯等正式賽事僅能以歸化球員身份出場,但菲律賓透過提早發給護照的方式,確保更多混血球員被認定為本土。除了籃球,菲律賓足球隊(Philippines Azkals)更是由大量歐洲、北美長大的菲裔組成,迅速提高了競爭力。

從菲律賓模式展示了幾點:其一,法律上承認雙重國籍,為僑民選手大開方便之門;其二,積極的全球人才庫,由協會主導尋找並游說混血選手;其三,即便預算或聯賽水準有限,也透過歸化在短期內提升國家隊表現。在亞洲鄰國中,菲律賓可說是將「僑民戰略」運用得最純熟的國家之一。

綜上所述,各國經驗各有側重:日本、韓國偏重制度控管與長遠平衡,Israel、菲律賓則採取較積極寬鬆的僑民招募政策,台灣可依自身處境取長補短,設計出符合我國利益的策略。

對於台灣的建議與展望

面對國際賽事的殘酷競爭和僑民資源運用的潮流,台灣有必要制定更完善的體育政策來延攬海外台裔人才。例如建立台裔運動人才資料庫與長期招募機制,由體育署牽頭,聯合各單項協會、僑委會、外交駐處等,成立「海外台裔運動員計畫」,透過全球僑網蒐集情報,建立一份涵蓋棒球、籃球等重點項目的台裔選手資料庫,包括他們的背景、能力、意願等資訊。

而此資料庫應定期更新,並由專人負責與這些選手保持聯繫、經營感情,例如,可在選手年少時即主動接觸、送上台灣隊球衣或邀請他們參加台灣的青年訓練營等,讓他們對祖籍國產生認同與歸屬感,一旦發現優秀苗子,協會可及早提供技術指導或試訓機會,讓他們瞭解加入中華隊的可行性。就長期而言,這種人才儲備制度將使台灣不再是被動等候好手出現,而是主動培育關係、厚植未來國家隊戰力。

其次,應彈性運用國籍法規,便利雙重國籍運動員,例如進一步檢討運動員歸化入籍規範,在考量國安前提及排除一定風險下,對具有中華民國血統者給予相較性最大寬容度。可考慮仿效韓國的特殊人才條款,明文規定具有一半以上台灣血統的僑裔運動員可申請恢復國籍,且無須放棄原國籍。事實上,我國國籍法目前對「特殊功勳歸化」已有不必喪失原籍的規定,近期修法亦縮短了高級人才歸化的居留時間,應進一步將體育菁英納入特殊人才範疇,簡化審核流程,提供類似快速通道。

對於尚未成年的混血子弟,政府和家長應協調儘早替其辦妥中華民國護照,避免成年後受FIBA等規則限制,必要時,體育署可與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合作,推出「僑裔選手國籍服務窗口」,專案協助相關證件申辦及疑義解決,讓球員無後顧之憂為國出力。

再者,可以從資源投入與誘因策略下手。招攬海外選手,需要提供足夠的吸引力,政府應適度編列專項預算,用於補助這些球員返台參賽的旅費保險,以及提供集訓津貼等經濟支援。可設立「台灣隊榮譽計畫」,對歸化或代表台灣比賽的選手頒發獎金或獎章,增強榮譽感。此外,體育署可協調跨部會及企業,為台裔選手來台提供便利,如就學安排、中文訓練課程、代言機會等,讓他們感受到來台發展的長遠利基。

對已在職業聯賽的明星球員(如卡洛爾這類MLB球星),則須從感情和榮耀層面打動,強調「為家鄉而戰」的價值,並營造英雄歸鄉的社會氛圍,唯有情義與利益兼顧,才能提高招募成功率。

最後,則是借鏡他國,協調調整國內職業聯盟與協會規章。參考他國經驗顯示,國內聯賽的政策也會影響混血球員的意願。例如韓國KBL允許歸化球員在聯賽算本土、日本B聯盟設有「亞外」名額。台灣的職棒、職籃聯盟可評估類似措施,如中職可修改規章,對台灣血統的外籍球員加入時,給予選秀或薪資上的優惠待遇,不一味當一般洋將看待。

而除了改善國內的相關政策措施外,政府應可同步考慮從國際規則倡議來著手。以FIBA的歸化條款為例,現行規定對血緣的考量不足,曾引發部分國家的不滿。建議我國籃協與亞洲其他國家聯盟,應逐步向FIBA提出倡議,凡具一定血統連結者,不應受護照年齡限制,一律視為本土。例如先前菲籃協主席就主張,只要能證明血統關係,即使晚取得護照也應算本土。此立場其實與台灣利益相符(因我許多僑生球員也是成年後才拿我護照),透過區域合作發聲,或可逐漸說服FIBA調整規範,長遠造福我們這類移民族群多元的國家。

綜合以上建議,核心精神在於:主動規劃、完善制度、感情留人。

台灣體育過去在人才招募上多侷限於本土,如今全球化及少子化浪潮下,我們也有權善用自己散布海外的豐富人力資源。透過制度設計和政策引導,將海外台裔好手凝聚旗下,不僅可提升國際賽成績,更能激勵國人格局與信心。

當然,在推動過程中也要平衡本土選手培養,避免社會觀感負面。但只要透明溝通、強調歸化是「新台灣人」,但與僑裔一樣都是「自己人」,相信多數國人會樂見其成。

未來的台灣隊,或許能同時看到土生土長與海外長大的選手並肩作戰,為台灣爭光,這將是體育實力的展現,更是文化認同與民族凝聚力的體現,若能善加把握這股招攬潮流,把散落各地的台灣人凝聚回「TEAM TAIWAN」,讓每一場國際賽,都成為「全球台灣人」共同的榮耀時刻,定能在國際體壇上創造新的高峰與傳奇。

●作者:秋末生/體育、政治工作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韋安/和平統一認知落差?且看沈逸、蔡正元的統獨之辯


名家論壇》膝關節/DC掌門人換人做做看!超人能否符合新時代?


名家論壇》鄭仲嵐/安倍晉三逝世3周年 夫人持續發揮影響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