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5-08-21 | 今日新聞

黃國昌修法提案引爭議 法務部憂遭犯罪利用

黃國昌修法提案引爭議 法務部憂遭犯罪利用
法務部今(21日)召開記者會,常務次長黃謀信強調若修改羈押制度,恐遭有心人利用,進而動搖制度根本。(圖/讀者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針對民眾黨主席、立委黃國昌日前提出《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建議刪除「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作為羈押原因,法務部今(21)日特別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立場。法務部強調,此一規定在現行制度中扮演防止滅證、確保訴訟順利進行的關鍵角色,若予以刪除,將使刑事偵查與追訴犯罪大受影響,甚至危及社會整體安全。

依據法務部統計,近五年內被裁定羈押禁見之被告,約有九成被法院認定具有串供或滅證的可能性。今年截至七月底,全國羈押禁見人數達 2,154 人,其中涉及詐欺犯罪者超過半數。法務部並指出,電信詐欺案件有逐年增加趨勢,2022 年查獲 1,709 件,2023 年為 2,011 件,2024 年攀升至 2,729 件,而 2025 年僅至七月即已達 2,025 件,足見打擊詐欺對社會治安之重要性。

法務部常務次長黃謀信表示,羈押制度之核心功能在於防止逃亡與保全證據,尤其是避免被告脅迫或利誘共犯、證人。若刪除此一羈押事由,將使司法機關在案件初期失去有效隔離被告的工具,等同放任勾串情形發生,恐使偵辦工作難以溯源、斷絕犯罪網絡。黃並提醒,此舉與立法院近期新設「干擾作證罪」以強化證人保護的方向,恰好背道而馳。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可替代羈押的措施,例如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僅能防範逃匿,卻不足以避免串證、滅證等情形。對於具有共犯結構的案件,無論是國人深惡痛絕的詐欺與虐童事件,抑或是攸關國家根本的貪瀆、賄選、共諜及營業秘密外洩等犯罪,均潛藏高度勾串風險。若失去羈押工具,偵查機關恐難以有效瓦解集團化犯罪。

法務部並強調,羈押制度本身已有嚴格限制,檢察官僅能提出聲請,最終仍由法院依卷證資料與具體事證審酌後裁定,並須符合比例原則,以確保人權與偵查需求間的平衡。此種「法官保留」設計,已足以避免濫用羈押之疑慮。

法務部最後呼籲,修法不應因個案爭議而動搖制度根本,否則恐使羈押制度淪為空殼,讓犯罪分子藉機規避追訴。司法作為社會正義最後一道防線,仍必須在尊重人權的基礎上,維持有效偵辦犯罪的功能,以維護社會安全與公共利益。



相關新聞


保護令都擋不住!土城謝姓男子當街殺妻小姨子 羈押禁見不准保釋


新光三越小北門店還沒開幕就出事 假粉專吸破萬人 官方急澄清


兩歲尿布童掛鐵窗上嚇壞民眾 警破門搶救 離譜母竟在呼呼大睡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