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8° / 28° )
氣象
2025-09-23 | 今日新聞

釋昭慧喊月薪14萬全捐!他:日常花費錢哪來

釋昭慧喊月薪14萬全捐!他:日常花費錢哪來
釋昭慧響應「全民搶救國庫」行動,拒領普發現金1萬元,掀起輿論熱議。(圖/翻攝自釋昭慧臉書)

[NOWnews今日新聞] 玄奘大學宗教系教授釋昭慧日前發起「全民搶救國庫」行動連署,呼籲全民拒領普發1萬元現金;運彩公會理事長何昱奇質疑,「若要展現大愛,應拒收信眾的供養與善款」,更有傳聞指她開豪車代步;釋昭慧反駁,自己從未仰賴供養過活,更自爆月薪14萬元都捐回給學校了。何昱奇今(23)日再度提出5點發聲,強調理念值得尊重,生計更應該被尊重,兩者不該互相踐踏。

何昱奇表示,第一、尊重信仰,但公共言論須接受檢視,當宗教領袖走出廟堂、針對「全民財政政策」發言時,已不再只是單純的信仰範疇,而是進入公共議題,就必須接受社會檢視。釋法師昨日說自己月薪14萬元、年薪168萬元全數捐給學校,聽來令人敬佩,那日常食衣住行的開支究竟來自何處?對此,她並未多做說明,反而留下更多疑問。

何昱奇續指,第二、自由回捐,卻暗藏道德壓力,釋法師說「自由回捐」,卻又補充舉例:「就像父母必須向銀行舉債來發,會『安心』拿這筆錢嗎?」、「沒有感覺去拿舉債發出來的錢是『恥辱』」,這些用語,看似關懷,實則構成一種隱形的道德綁架。然而事實是,這筆1萬元並非「舉債硬發」,而是因為超收稅收,依法還稅於民,這是人民依法應得的權益。

何昱奇提到,第三、理念崇高,但不能忽視生計,釋法師說:「我薪資全數捐出,有能力的人當然可以這樣做。」然而大多數國人並沒有達到她的薪資水準。理念固然重要,但生計是活生生的現實,理念不會餓肚子,但人會。真正健全的社會,應該是理念與生計並重,而不是讓台灣多數百姓因理念承受壓力,甚至彼此踐踏。

何昱奇進一步指出,第四、公共政策應該凝聚,而不是分化,普發1萬元是行政院依法行政、立法院審議通過的政策,是全民的權利,沒有誰需要為「領取」而感到羞愧或被道德審判。公共政策應該讓人民安心,而不是製造壓力。第五、理念要團結,而不是標籤,當相關團體引用釋法師回捐來再以「證明台灣人不貪財」來貼標籤,只會讓基層家庭背負額外道德壓力,不僅沒有提升社會公平,反而可能造成分化與對立。

最後,何昱奇也想問,當一位宗教領袖呼籲「自由回捐」時,並暗示「拿這筆錢不安心、甚至是恥辱」,那麼真正需要這筆錢的弱勢民眾,還能拿得安心嗎?這,還能算是「自由」嗎?理念值得尊重,生計更應該被尊重。唯有如此,台灣生命共同體才能走向真正的公平與和諧。



相關新聞


2026六都大戰!吳子嘉盤點「誰穩贏、誰陷苦戰」 曝2大關鍵變數


美國恐不甩台灣?賴清德兩岸政策「民調炸裂」 她警告3大危機


黃國昌前助理跟拍王義川?吳靜怡拋1鐵證:人事支出33萬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