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4° / 27° )
氣象
2025-10-07 | 今日新聞

專訪駐以色列代表 帶國人撤離遇空襲

專訪駐以色列代表 帶國人撤離遇空襲
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左3)參訪遭空襲的以色列境內Bat Yam地區,她接受NOWNEWS專訪透露以哈戰火下,如何維持外交工作。(圖/外交部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2025年6月20日,外交部長林佳龍臉書PO出一段驚心動魄影片,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帶著國人撤離竟遇空襲,數枚火箭畫過天際,眾人躲橋墩下避難。NOWNEWS越洋專訪李雅萍,如何在戰火中鞏固外交。

駐以色列辦公室遭空襲波及 天花板掉落

2022年1月上任的李雅萍,一頭俐落短髮、搭配淺色套裝,一派輕鬆地向NOWNEWS說明,以哈戰爭爆發2年來,戰火下維持外交工作艱辛。事實上她的工作從來不輕鬆,光從駐臺拉維夫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官網發出消息可窺見,2024年情勢升溫,伊朗向以色列發動無人機及火箭攻擊,李雅萍呼籲國人留意空襲,連她辦公室都因隔壁國防大樓被火箭擊中,導致天花板掉落。

「我們真的是攻其不備,大家馬上返回崗位。」李雅萍回憶起2023年10月7日那天,哈瑪斯向以色列發射5000枚飛彈,正逢以色列長假住棚節(Sukkah),同仁們銷假上班,啟動緊急應變計畫,確認在以國境內的台商與僑胞安全,並協助滯留台灣旅客離開。


專訪駐以色列代表 帶國人撤離遇空襲
火箭空襲擊中以色列國防部大樓,導致李雅萍辦公室受波及天花板掉落。(圖/外交部提供)

專訪駐以色列代表 帶國人撤離遇空襲
李雅萍與同仁開車帶台胞撤離以色列路上,遇到火箭空襲,眾人緊急停車躲在橋墩下避難。(圖/翻攝自林佳龍臉書)

撤離途中遭伊朗火箭攻擊 國人暖心關切克服恐懼

今(2025)年6月14日伊朗對以色列發動12日戰爭,李雅萍與同仁帶著7名台灣旅客,預計往首都耶路撒冷接人撤離,未料途中手機App Red Alert發出火箭射擊警告,他們趕緊停車,一行人躲在橋墩下,直擊好幾枚火箭從空中呼嘯而過,待警報解除才繼續上路。李雅萍語氣平淡地描述這場景,讓她印象深刻並非空襲帶來的恐懼,而是台灣人的溫暖,國人臨走前問李雅萍說:「我們走了,你們怎麼辦?」這份溫暖她謹記在心中,也道出外交人員的無奈。

駐臺拉維夫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是個16人團隊,其中包含4名當地人,卻扛起戰爭中,台灣與以色列、巴勒斯坦維繫三邊外交重責大任。戰爭升溫期間,以國境內一天有5、6次空襲警報,李雅萍指出,同仁白天聯繫撤離僑胞工作,凌晨要躲避來自伊朗的火箭攻擊,「幾乎把大家的作息都打亂。」她說出團隊艱辛的一面。


專訪駐以色列代表 帶國人撤離遇空襲
李雅萍以在以哈戰火下,仍努力維繫外交工作。(圖/外交部提供)

以巴進行人道救援 治療巴勒斯坦心臟病童、培訓醫師

我國在以哈戰爭中,在人道救援方面不遺餘力。戰爭爆發前期,我國外交部駐以色列代表處,捐贈給以色列急難救助款7萬美元,以及物資包含糧食、衣物、睡袋等。同時透過駐約旦代表處,捐贈給巴勒斯坦慈善組織50萬美金,物資包含糧食、睡袋等。今年5、6月間,外交部透過專案方式,替巴勒斯坦兒童進行心臟救治,同時培訓巴勒斯坦醫師提升救護技能。

至於戰爭對台商的影響,李雅萍分析,由於在以色列台商多屬科技公司,以股權投資方式經營,或是購買研發部門等方式經營,例如華邦電子與子公司新唐電子等,產線不受戰爭影響。部分台企設銷售據點,有因歐洲廠商撤離,而受到轉單效應獲利。

談到以哈戰爭對台灣的啟示,李雅萍神情從輕鬆轉為嚴肅指出,戰爭期間除了國家的防衛系統之外,必須結合公民力量的相互支持。她舉例戰爭爆發當下,以色列民間NGO隨即自主動員,提供物資、避難所等,讓社會維持正常運作。

以哈戰爭給台灣啟示:公民力量投入

「台灣也擁有相當好的體質,動員公民力量!」李雅萍舉例,例如過往颱風、或近期花蓮堰塞湖洪災等,第一時間除了國軍到場救援,慈濟團體以及民間自發性的志工紛紛前往協助,讓災民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對應到總統賴清德所提出「全社會防衛韌性」概念,面臨災害、戰爭危機,除了政府,公私部門乃至於公民團體協力下,讓國家維持運作。

回到外交工作核心,李雅萍認為「彰顯台灣善的力量」是關鍵,她分享近期協助一位巴勒斯坦兒童治療心臟,同時培訓巴勒斯坦醫師,「對這些受攻擊的無辜災民,有一位遠在8500公里外的台灣大使,聆聽他們說故事。」她總結說,人道關懷所帶來的團結支持力量更容易拉近彼此距離。


專訪駐以色列代表 帶國人撤離遇空襲
NOWNEWS越洋專訪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談以哈戰火中維繫外交的甘苦談。(圖/翻攝自Google Meeting)


相關新聞


以哈戰殤1/加薩6.4萬人死淪廢墟 獨訪紅新月會戰火第一手告白


以哈戰殤2/NOWNEWS專訪駐以色列代表 帶國人撤離遇空襲


以哈戰殤3/解析以國經濟逆勢成長 YouTuber戰火中為母則強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