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賴清德接棒蔡英文一年 正在走出自己的風格
(記者孫福應/台北報導)時序往回調整到2024年1月9日,再4天就要投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召開國際記者會,邀請橫跨28國、128家外媒、217名記者參與,當記者問他有關於兩岸政策時,賴清德用肯定的語氣回答,將延續總統蔡英文外交、國防及兩岸的穩健政策。這段話在一年之後回過頭來看,似乎有些事情在國際風雲變幻之下,已經有點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味道,有些事情悄悄變了。賴清德接手蔡英文一年,正在試圖走出自己的風格。
賴清德一開始走的確實是蔡英文路線,那時的美國總統還是民主黨的拜登,但和蔡英文所面臨環境不同的是,對岸的中共卻連觀察期都沒有,直接把賴清德定位成「兩岸和平破壞者」、「台海危機製造者」。甚至在賴清德上任之後,每逢重要日子,就來大型軍演,就職日是聯合利劍2024A、雙十國慶是聯合利劍2024B、去年12月出訪太平洋友邦經夏威夷與關島回台後,是連名字都沒有的軍演,這半年多,賴清德只要一講話,中共就是聯合警備啟動。
這種情勢在2025年美國川普上任後有了明顯變化。賴清德的國策大政開始變,3月13日,賴清德在總統府國安高層會議後主持記者會,一開始就先定義《反滲透法》中的境外敵對勢力,就是中國。同時加大國安相關法令,甚至把蔡英文直接支持洪仲丘案後,被馬政府廢掉的軍法審判又重新恢復。
4月8日,剛被川普關稅打的昏頭轉向的台灣政府,在股市清明連假休市開盤前一晚,賴清德在總統府出來信心喊話,其中一句「脫中入北」引起注意。賴總統的意思是,過去說台積電在台灣,才有矽盾可保台,但現在全球北方民主國家都想爭取優秀台商,投資「脫中入北」能以自身經濟實力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台灣應利用每一次地緣政治經濟變動時刻,推動適合國家發展的方向,轉危為安。
雖然表面上是經濟政策,但對自1989年後即一路西進中國的台商而言,這是截然不同於李登輝「戒急用忍」、蔡英文「維持現狀」的基本國策。雖然藍營反對賴的主張,馬英九時代的行政院長陳沖更撰文投書報刊表示,美國至少三次否認要與中國脫鉤,台灣何德何能主張全然脫鉤?但賴清德的政策畢竟是拿出來了。
引起社會憤怒的虐殺幼童「剴剴案」又是一件新轉折。5月16日,13萬民眾實名制在行政院國發會的網站連署,要求政府進行《刑法》條文修正。把虐童致死的加害人刑罰,提高到死刑,另外罰鍰也增加到1千萬元。增加罰金還是可以理解,台灣這幾年立法院修法都是以提高罰金為加重處罰的手段,像最近很熱的《選罷法》修正案,也是用加重罰金作為遏阻犯罪的工具。但是死刑就不一樣了,畢竟廢死是過去蔡英文主政8年的重要社會議題,特別是在2024年1月蔡卸任前,憲法法庭宣布受理死刑釋憲案,同年9月30日大法官宣判,死刑不違憲,但是要合議庭法官一致同意才可。當時出庭的15位大法官全部都是蔡英文提名的。
本來法務部在16日晚上是直接否決了連署的提議,「不予採納」,但隔天法務部態度急轉彎,突然宣布納入研議。這是廢死行動開始以進步姿態進入台灣社會後,和酒駕殺人一樣,民間提出最高死刑的建議,卻沒有遭到激烈回擊的議題。
更不用說蔡英文從政以來的能源主軸「2025非核家園」了。賴清德上任一個月就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主委是由反核到擁核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一年來,有關重啟核能的議題雖然是在野黨的訴求之一,但有童子賢這位總統科技朋友的聲援,擁核在民進黨內部也不再是不可碰觸的神主牌。
賴清德看得出來正逐步走出屬於他自己的施政大略,但現在他面臨最大的變數就是大罷免的最後成果。如果賴清德無法藉此扭轉朝小野大的格局,接下來的三年任期,他要做的所有改變,都要看在野黨的臉色了。
更多新聞:
分析/比宋楚瑜、郭台銘更強! 大罷免百萬人流將改寫台灣民主史
菱傳媒原始網址:分析/賴清德接棒蔡英文一年 正在走出自己的風格
最新政治新聞
-
-
分析/賴清德接棒蔡英文一年 正在走出自己的風格
(7 小時前) -
三峽車禍死者身份曝!40歲婦接孩下課遭撞飛
(8 小時前) -
探視三峽車禍傷患 賴清德蹲地緊握家屬雙手
(9 小時前) -
賴總統明520文告 「迎風轉型、穩健前行」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