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緯情》雙城論壇後的反思:如何修補兩岸的心結?
從部門聚餐到與搖滾歌手的會面,從公車上的對話到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每一次交流都在提醒我,兩岸的誤解並非無法化解,而是需要更多的真誠與溝通。雙城論壇提供了一個寶貴的交流平台,但它只是起點,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這些交流深入人心。(圖/取自網路)
作者/倪國緯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在一片波折聲中順利落幕,但這場表面上的交流背後,卻暗藏兩岸深厚的誤解與不信任。從文化到經濟,從人際互動到社會觀念,這些誤解已深植於兩岸人民的心中。論壇的熱烈氣氛雖然短暫彌補了這種隔閡,但它背後的誤解仍需要更多努力來化解。
記得剛到北京工作的第一天,我站在繁忙的地鐵站,周圍的語言雖然熟悉,卻讓我感到陌生。那是一次難忘的文化衝擊,尤其是當地人對台灣的刻板印象,幾乎每次交流都在挑戰我的耐心與包容。
台商的故事:天使還是惡魔?
初到北京的一次部門聚餐,大家聊得興致盎然,笑聲不斷。突然,一位同事說了一句話讓我愣住:「你不像台灣人。」 我好奇追問為什麼,他答道:「因為台灣人都很壞。」。
接著同事們就七嘴八舌說起對台商的觀感,有人提到台商是敢闖敢拼的成功代表,但更多人卻提到台商的負面形象。他們講述了許多台商欺騙大陸人的案例,有些來自媒體,有些則是親朋好友的親身經歷:有人說起他朋友被台商拖欠工資的故事,也有親戚與台商合作後,發現合約中暗藏陷阱,損失慘重,更有台商捲款潛逃,留下一屁股債務讓朋友承擔的故事。
'''面對這樣的批評,我心裡五味雜陳。因為在台灣,聽到的卻是台灣人在大陸被欺騙的故事,從假貨到投資失敗,層出不窮。這樣的對立讓我不得不反思,兩岸之間的信任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最後我告訴他們,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和壞人,重要的是彼此的誠意。聚餐結束後,這些同事開始邀請我參加更多聚會,這讓我開始相信,真誠是最好的橋樑。
與搖滾歌手的對話:一場意外的挑戰
一次難忘的經歷發生在我們公司準備接洽一位著名的大陸第一代搖滾歌手時。這位歌手是公司總經理的高中同班同學,他的名字在兩岸三地家喻戶曉,他的婚姻故事更是轟動一時,其前妻的一舉一動現今仍是新聞焦點。初次見面時,總經理臨時有事,讓我先去與他交談。然而,當他聽了我的口音後,態度瞬間冷了下來。
「我不跟台灣人說話!」他冷冷地說。
我愣了一下,試著解釋自己只是來協助溝通的,但他隨即打斷了我,訴說他過去紅極一時被台灣唱片公司欺騙的經歷。他憤憤不平地說,自己當時紅遍兩岸三地,但卻沒拿到該有的分紅,甚至連基本的報酬都被克扣。
為了平復他的情緒,我試著以市場規模的角度解釋台灣市場的限制,並說這或許是公司當時的無奈,而非惡意。他沉默了片刻,似乎開始理解我的意思。最終,他雖然沒有完全釋懷,但仍跟總經理相談甚歡,甚至邀請我們去他的酒吧捧場。
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信任的建立需要時間與耐心,而非簡單的一句道歉或解釋。
公車上的文化碰撞
還記得有一次在北京的公車上,我聽到兩位大學生討論班上一位同學被包養的八卦。一位女生驚訝地說:“我以為這種事只會發生在台灣的瓊瑤小說裡。”另一位則接話道,台商包養小三的故事早已成為大陸各地茶餘飯後的笑柄。
這些話讓我感到刺耳,也讓我意識到媒體對兩岸關係的塑造有多麼巨大。即使是沒有實際接觸過台灣的人,也會通過這些片面的故事形成刻板印象。而這些刻板印象則進一步加深了彼此的隔閡。
化解隔閡的關鍵:真誠與對話
從部門聚餐到與搖滾歌手的會面,從公車上的對話到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每一次交流都在提醒我,兩岸的誤解並非無法化解,而是需要更多的真誠與溝通。雙城論壇提供了一個寶貴的交流平台,但它只是起點,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這些交流深入人心。
相信唯有多交流、多理解,才能讓兩岸從對立走向和解,從誤解走向信任。希望未來,兩岸能有更多這樣的契機,搭建起理解的橋樑,讓彼此的故事不再隔著一片海洋傳遞,而是能夠真心相待,共同書寫未來的篇章。
倪國緯,台灣出生長大,畢業於中興法商(現為台北大學),後赴美國雪城大學攻讀碩士,並在大陸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其父親1949年從昆明離開大陸,而兩個孩子卻在昆明出生,再加上他娶了一位大陸妻子,這段奇緣讓他對大陸的發展格外關注。在北京工作十餘年,先在兩岸合資公司,後來到大陸公司工作,與大陸員工相處融洽,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對大陸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理解。倪國緯將藉由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向大家介紹大陸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促進兩岸交流和理解。
最新政治新聞
-
賴總統期勉警察持續打詐 不要有沒必要應酬
(33 分鐘前) -
中和警春節服務不停歇 10處「機動派出所」讓民眾安心過年
(36 分鐘前) -
被批想吃麥當勞自肥餐費 張啓楷3點反擊:立院100元內午餐便當難買
(40 分鐘前) -
藍白擬刪預算僅剩1元 NCC:相關稽查、3C新品上市恐受阻
(40 分鐘前) -
不滿陳時中喊「大罷免」 藍白聯手怒砍行政院預算1270萬
(4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