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敏新思路》物價狂飆 通膨破表 政府束手無策?
正如古語所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當前的物價問題不僅是經濟議題,更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憂。政府必須正視民生的苦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只會在通膨的漩渦中愈陷愈深。(圖/取自網路)
作者/李貴敏
去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到2.18%,這是自2021年以來,連續四年通膨率接近或超過2%。根據主計總處的預測,今年CPI仍將維持在1.93%的高水準,這意味著,通膨問題並未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而緩解,反而成為壓在國人生活上的一座沉重大山。相較於過去20多年,台灣鮮少出現連續兩年通膨率超過2%的情形,如今連年的高通膨對民眾的生活壓力無疑加劇。
殊不知,物價上漲不僅僅是冷冰冰的統計數字,而是實實在在侵蝕民眾日常生活的重擔。尤其,去年蔬果價格漲幅驚人,外食費和醫療費用也明顯上揚。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每月至少購買一次」的商品價格上漲了3.12%,遠高於CPI平均漲幅。而當民眾每日購買的便當、麵食以及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都加重時,也正是日益沉重的民生壓力。
此外,高齡家庭的CPI年增率為2.37%,更是遠高於全體家庭平均值。這已經是自2021年以來,高齡家庭連續四年通膨破2%。豈不知,高齡家庭收入來源多依靠固定的退休金或儲蓄。然而食物、居住與醫療保健這三大支出權重在高齡族群的生活佔比極高,而這些項目又是近年漲幅最為顯著者。以食物類為例,高齡家庭的年增率高達3.63%,醫療保健類則上升3.12%。這樣的趨勢,不僅讓這些家庭更難應對日益上漲的生活成本,也深刻反映了經濟結構性不平等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局勢,行政官員們卻始終無感,也不預防或解決?就拿電價為例,去年為了減輕台電虧損,已兩次調高電價,累計漲幅高達19.4%,卻仍無法填補台電的財務黑洞。電價作為企業和家庭的基本成本,其上漲勢必進一步推升物價。而另一邊,衛福部宣布開放門診掛號費上限,讓各醫療院所自行調整費用,更無異於將全民的醫療負擔直接推向市場,好以「自由競爭」之名掩蓋對弱勢族群的漠視。
政府在物價問題上的束手無策,實際上源於其對經濟全局的短視。雖然行政單位常以較高的經濟成長率自誇,但這種「成長」其實建立在不平衡的基礎上,也就是財富集中於財團和權貴們,而一般民眾的實質薪資卻是不增反退,卻要自行承受連年超過2%的通膨壓力。以致於高所得者可以通過資產升值從通膨中獲利,但低所得者卻只能承受購買力被蠶食的痛苦。
此外,國際因素也讓台灣的通膨問題雪上加霜。美國的通膨率仍高於正常水準,加之新政府可能施行的高關稅政策,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的上漲趨勢。台灣既為以出口為導向的淺碟式經濟體且充分依賴國際原物料,自然在國際市場價格波動下首當其衝。然而,無知、無為、無能且無感的外行官員卻依然我行我素,祗等著坐吃山空?
加上過去幾年,行政官員們揮舞著「非核家園」的大旗,大力補助綠能權貴們,也導致電力不足,跳缺電連連和電價飆升。再加上政府高喊房市調控和租金補貼,但房價和房租不但高居不下,反而愈來愈高。年輕家庭無力置產;各種補助的措施也始終無法觸及經濟弱勢者的需求。
殊不知當物價上漲時,經濟弱勢者的傷害最為深重。當食物與能源的價格上漲,對於低所得家庭的影響遠遠大於高所得者,因為這些支出在其總支出中佔比更高。即使政府推出一些補助政策,也僅僅是杯水車薪,無法緩解整體通膨對弱勢族群的侵蝕。
面對未來通膨持續升高的風險,拜託官員們務實看待物價指數背後的意義,是千家萬戶的生活困境,好歹對通膨問題提出對策,而非僅以表面功夫搪塞。
正如古語所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當前的物價問題不僅是經濟議題,更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憂。政府必須正視民生的苦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只會在通膨的漩渦中愈陷愈深。
李貴敏,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太平洋大學法學博士及法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Baker McKenzie 國際資深合夥人、海基會財經顧問。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優秀司法正義立法委員,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司法法制委員會優質立委,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三會期全院表現優質立法委員。
最新政治新聞
-
-
民團:藍白刪轉型正義預算 阻斷不當黨產歸還全民
(1 小時前) -
韓國瑜帶領川普就職跨黨派代表團行前|葛如鈞:深化台美科技合作應不分朝野
(1 小時前) -
深化臺立關係卓越貢獻 賴清德頒授藍柏吉斯特種大綬景星勳章
(2 小時前) -
春節將至 卓榮泰指示防詐及加強取締非法賭博
(2 小時前)